为支撑水利科技进步发展、助力水利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材,根据当前水利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发挥学术会议学术引领作用,突出交叉学科、多领域的交流融合,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拟于10月中下旬在郑州举办。大会会期2天,第一天为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第二天为分会场学术研讨。同期还将组织展览展示、成果颁奖等配套活动。
为充分发挥各单位学科、人才、组织等优势,现面向各单位遴选分会场承办单位、分会场主题。
遴选范围
中国水利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省级学会、单位会员等。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水利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水利发展现状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大坝、水库、水电站等,这些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利科技创新:中国在水利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水利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水资源管理: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土保持:中国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项目,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水利扶贫:水利扶贫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建设小型水利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22年,中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最多的一年。
中国水利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
遥感技术:中国在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洪涝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水域的实时监测,对于预防和应对洪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中国在信息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水利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对于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中国在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快速降解,对于保护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新材料技术:中国在新材料技术在水工结构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水利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对水工结构的优化设计和高效施工,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新能源技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在水力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新能源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能的高效利用,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办方
        	主办方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