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水产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引导广大青年学者孕育创新思想、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我会定于2023年9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2023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会议主题
渔业创新,青年担当。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渔业行业的分析,仅供参考
渔业市场现状
中国渔业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供给和需求都在不断增长。2020年,中国渔业水面渔船总数达到354.4万艘,实现渔业主要指标的双向发展。同时,消费者对海洋渔业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2020年全国海洋渔产品的消费量达到1347万吨,同比增长5.27%。
在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渔业创新也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投入。例如,鱼类育种技术、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智能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将有助于提高渔业的生产力和质量,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渔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鼓励科技创新等。
总的来说,中国渔业市场目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创新和政府支持的加强,相信中国渔业将会实现更加可持续发展和更高水平的生产。
值得关注的渔业创新领域:
鱼类育种技术: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鱼类育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通过基因筛选和编辑技术,可以培育出更高产、更健康、更适应不同水域环境的鱼类品种。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是研究水产动物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和饲料加工技术的领域。通过研究不同营养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可以开发出更适宜、更高效的饲料,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力和质量。
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的领域。通过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力和质量。
智能养殖技术:智能养殖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水产动物的自动化养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环境污染。
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或植物组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中国水产学会有影响力的会议包括:
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是中国水产学会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旨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水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中国水产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性会议,旨在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渔业科技大会:是中国水产学会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主要围绕渔业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促进渔业科技创新和发展。
中国海洋湖沼学术大会:是中国水产学会和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会议,旨在加强海洋湖沼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