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介绍
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为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启动了“行为医学·健康中国” 行动,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定于2023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同期举行四川省医学会第二次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国内外知名行为医学专家将参会并作报告,本次大会以“行为决定健康,良好生活方式”为主题。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网站:http://xwyx.jnmc.edu.cn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网站:http://www.xwyx.cn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行为医学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行为医学发展现状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行为医学探讨人类行为的内外表现、发生规律和调控机制,是适应20世纪欧美形成的综合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研究行为活动与疾病发生与预防、治疗,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行为医学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在预防保健方面,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可以降低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医患行为方面,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在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方面,通过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等,可以缓解一些心理问题。
然而,行为医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例如,对于一些健康行为的定义和测量标准,目前仍存在争议。此外,行为干预的效果在不同个体上的差异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行为医学前沿科技
- 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干预方法,通过电子仪器等设备,对个体内部器官、肌肉等生理活动进行反馈,引导个体进行自我调节,达到放松身体、改善生理功能的效果。这项技术在行为医学中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
-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出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使得个体能够身临其境地与环境进行交互。在行为医学中,虚拟现实技术被用于治疗恐惧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以及进行疼痛管理。
-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为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个体行为进行监测、预测和分类,以及利用智能设备进行行为干预和健康管理。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可以通过监测个体生理数据,如心率、睡眠质量等,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 神经调节技术:神经调节技术是指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变个体的情绪、行为和生理活动。在行为医学中,神经调节技术被用于治疗慢性疼痛、抑郁、失眠等问题。
行为医学知名专家
- 杨志寅:是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总编,在行为医学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是国际行为医学大会组委会首次评选“国际行为医学会终身成就奖”,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行为医学专家。
- 方秉华: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行为医学、流行病学和健康促进研究。他曾获得过多个行为医学领域的奖项,包括“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健康科普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 唐志雄: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行为学和行为药理学。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学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行为医学最新成果
- 减肥手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最近的研究发现,减肥手术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可以使糖尿病得到治愈。这项发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社交隔离对健康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社交隔离对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长期孤独或社交隔离的人患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抑郁症等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这项发现提醒人们要重视社交活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 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认知能力,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影响更为显著。这项发现为预防认知衰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睡眠质量与情绪的关系:最近的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情绪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和抑郁。这项发现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对情绪的影响。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