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高峰论坛 【已延期】

当前会议存在不限于举办时间、地点、日程、联系方式等变更,通常情况下会延期举行,请关注后续更新。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2-04-08 ~ 2022-04-10
举办场地:淄博唐庄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吕跃广
参会嘉宾:
陈良惠 - 大会主席 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树深 - 大会主席 院士(中国科学院)
刘建国 - 大会执行主席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黄卫平 - 教授(山东大学)
会议介绍

【会议延期】因疫情原因,经组委会与主席团协商,会议延期至2022年4月8-10日。

专题一、集成微波光子技术专题主席

郑小平 教  授(清华大学)徐   坤 教  授(北京邮电大学)邹卫文 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潘时龙 教  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靳学明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周  涛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 

专题二、先进空间光通信集成技术专题主席

陈卫标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谢小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陈  祥 高  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张  靓 高  工(航天九院704研究所)张立中 教  授(长春理工大学) 

专题三、通感算一体化光电子集成技术专题主席

吴南健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裴  丽 教  授(北京交通大学)张治国 教  授(北京邮电大学)程建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 

专题四、光声学传感技术专题主席

黄晓邸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孟  洲 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熊水东 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陈小宝 教  授(中电科23所)杨  军 教  授(广东工业大学) 

专题五、集成惯性传感与感知技术专题主席

刘  刚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院省 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李润兵 研究员(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冯丽爽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阮  勇 教  授(清华大学)  

专题六、集成光成像与显示技术专题主席:

陈  钱 教  授(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 教  授(北京理工大学)喻松林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何  力 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七、集成光传输与处理技术专题主席

陈建平 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闫连山 教  授(西南交通大学)赵灵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戴道锌 教  授(浙江大学)张  华 高  工(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专题八、集成微纳光电传感技术

苑立波 教  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廷云 教  授(上海大学)杨明红 教  授(武汉理工大学)徐  云 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余  霞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九、集成量子光学芯片技术

孙洪波 教  授(清华大学)骆军委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永箴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张文富 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专题前沿光电子集成技术专题主席

张新亮 教  授(华中科技大学)薛春来 教  授(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肖  林 研究员(航天五院钱学森重点实验室)张  晗 教  授(深圳技术大学)江  天 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

议题方向

专题一、集成微波光子技术
讨论范围:
微波光子融合了微波和光子双重优势,被认为是电磁空间一体化和未来6G移动通信中的核心技术。本专题面向未来跨尺度、跨波段、跨材料体系的集成趋势,重点研讨解决集成微波光子学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机理、异质易构材料兼容和物理场匹配、多维度集成工艺与标准规范等科学技术问题,探讨多功能一体化器件与系统最佳形态以实现最大化的资源优化,支撑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信息系统颠覆性地跨代变革。

专题二、先进空间光通信集成技术
讨论范围:
面向星间及机群动平台间高带宽、高安全、抗干扰的激光通信链路需求,研讨高可靠窄线宽光发射、高灵敏低噪声接收探测、快速建链与稳定跟瞄、不同载波频率下的非视距组网等技术的多功能一体化集成,克服现有瓶颈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小型化的高速的激光链路数据交换系统。

专题三、通感算一体化光电子集成技术
讨论范围:
随着目前光电融合智能信息系统的通信、调制带宽的飞速提升,各种功能终端的信息处理能力逐渐成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专题围绕我国智能传感技术前沿创新领域的发展需求,研讨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其他感知能力的智能器件技术,及随空间与时间变化的传感信号的先进处理方法、智能数据计算方法的一体化处理技术,以提升终端的处理能力匹配整体光电系统的高带宽能力,探索新一代感通算一体化智能感知处理计算架构及集成路径。

专题四、光声学传感技术
讨论范围:
面向未来天、地、海综合探测网需求,研讨集成化、小型化网络化的高精度光声传感器件和系统,克服目前光声传感系统器件分立、结构复杂、体积大、维修困难的瓶颈问题,为我国光声传感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发展提供自主可控保障。

专题五、集成惯性传感技术
讨论范围:
面对卫星导航等国家战略应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研讨新一代量子惯导、MEMS惯导、捷联惯导、光纤/激光陀螺惯导等技术,支持未来建设成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小型化、数字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导航系统。

专题六、集成光成像与显示技术
讨论范围:
研讨新一代光子成像、红外成像、彩色低照度成像等技术,及基于人类视觉和神经网络的三维成像与增强、图像数据融合、压缩、识别和处理方法。

专题七、集成光传输处理技术
讨论范围:
随着通信网络容量的快速增长,面向未来全光网络、6G、光量子等应用的高速光计算处理需求,研讨新型光子信息处理、新型快速光交换系统和网络、新网络架构体系、新型全光再生处理等技术,支撑未来高集成度、高速率、智能化、低功耗、低成本的光电处理器件。

专题八、集成微纳光电传感技术
讨论范围:集成微纳光电传感技术微纳传感技术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高精度传感器节点(如传感、信息采集、处理、收发等)组成一种智能化的自治网络,本专题研讨基于新型半导体、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碳基等光电材料上的气体、湿度、电化学、压力等传感应用及相关的光电器件集成技术。

专题九、集成量子光学芯片技术讨论范围:围绕保障未来信息社会通信安全提供基础可靠的安全服务、解决传统计算机计算瓶颈问题,研讨光量子集成技术在量子加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应用方向的最新进展,支撑我国实现量子信息技术世界先进引领性。

专题前沿光电集成技术
讨论范围:
面向未来国家战略发展对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的需求,创新研究光电介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引领光电子集成技术的自主发展。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