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我国“双碳”战略纵深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气工程学科正面临能源结构转型、装备智能化升级、多学科交叉创新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为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凝聚技术突破力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定于2025年9月19-2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第二十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ACCES 2025)”。本届年会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推动电气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与新装备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核心动能。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ACCES)是我国电气工程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盛会之一,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ACCES 2025将继续秉承“开放、协同、引领”理念,进一步聚焦学科前沿、深化跨界融合,促进科研机构与装备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助力新质生产力落地,并致力于培育新生代科研力量,助力青年学者融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攻关。
特此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征集原创性研究成果,共同绘制电气工程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蓝图!
大会主席
杨庆新(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
共同主席
徐殿国(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叶雪荣(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
聂秋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席
陈维江(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秋良(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荣命哲(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蔡国伟(东北电力大学校长,教授)
李立毅(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组织委员会主席
韩毅(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闫卓(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秘书长)
管乐诗(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会议内容
主题大会
特邀两院院士、有关领导及权威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
专题会议(特邀专题报告、论文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题会议
2)“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专题会议
3)“电机系统及其控制”专题会议
4)“智能电器与电工装备”专题会议
5)“电力信息技术”专题会议
6)“新能源发电”专题会议
7)“电能存储”专题会议
8)“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题会议
9)“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题会议
10)“生物电磁技术”专题会议
11)“电工材料与电介质”专题会议
12)“交通电气化”专题会议
13)“电磁发射技术”专题会议
14)“电力设备智能感知与运维”特邀专题会议
15)“高性能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特邀专题会议
16)“极端环境电能装备”特邀专题会议
17)“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电磁研究”特邀专题会议
18)“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多场景及工程化应用”特邀专题会议
19)“新能源发电与新型电力系统”特邀专题会议
20)“电力量子技术”特邀专题会议
21)“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稳定关键技术”特邀专题会议
22)“低碳高效电驱动系统”特邀专题会议
23)“高密度开关电容变换器”特邀专题会议
24)“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特邀专题会议
展览展示
1)科研院所优秀科技成果展示
2)企业创新技术及产品展示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电工技术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及其会员单位在电工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例如:
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鉴定了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装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该项目突破了模块化大尺寸传导冷却高温超导磁体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了大尺寸(12英寸以上)高品质硅单晶的生产,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电网技术:中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设备等新型产品市场占比逐年提升。智能电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与分配领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新能源技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我国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用于调节输出功率、稳定电网,以及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二、学科发展全面
中国电工技术学的研究涵盖了电力电子、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电力电子技术:关注电能的变换、控制和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SiC(碳化硅)基器件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电力转换和控制的效率和可靠性。
电机与电器技术:中小型电机、微型电机等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在高效节能电机、特种电机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运行控制、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等方面。
三、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电工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对电动驱动、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电工电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电工技术学的研究成果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能源领域: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我国新能源政策的支持,新能源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电工技术学在新能源发电、储能、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家居领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智能家居成为新兴消费热点。中国电工技术学在智能照明、智能温控、智能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创新能力提升
中国电工技术学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培育自主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电工技术学及其会员单位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如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存储技术、高效电机驱动技术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培养专业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构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电工技术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国际竞争压力: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电工电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品牌和技术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企业产品缺乏创新,导致市场饱和度较高。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政策环境支持:我国政府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电工电气行业发展。这为电工技术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电工技术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电力系统
电网规划、输配电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供用电技术等研究方向,为电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电力安全、稳定、高效地传输和分配。
智能电网:依托广域测量系统(WAMS)、需求侧响应技术等,构建能源互联网,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新能源并网:研究解决光伏、风电等间歇性电源的并网问题,掌握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储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装备制造
电机与电器:研究高性能电机、电机驱动、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提升电机的效率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
电缆工程:聚焦发电设备与输变电装备的研发,提高电缆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为电力传输和分配提供可靠的设备支持。
通信领域
网络通信:电工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提升了通信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
智能设备: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为智能设备的通信和控制提供了关键支持。
家用电器制造
家电生产、调试与维修:家电电工需具备电气、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电子图纸的识图能力,为家用电器的生产、调试和维修提供技术支持。
智能家电: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电工电子技术在家电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
工业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电工电子技术为工业机器人的控制、驱动和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发电:研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风能发电:研究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并网技术等问题,提高风能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汽车电子
电动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电机控制、电池管理、充电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驾驶:电工电子技术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航空航天
航空电子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在航空电子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
航天器电源系统:研究航天器电源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确保航天器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供电。
其他领域
紧急供电系统:为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要研究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紧急供电系统,为关键设施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仪器仪表:电工电子技术在各类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开发与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测量仪表、测试设备等。
中国电工技术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
成立时间:1951年
背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保护控制技术,高电压与输变电技术,自动化与信息通信技术,配用电与计量技术,新能源、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等研究。
成就:攻克了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成立时间:1963年(前身为1958年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部分研究室)
背景:中国科学院内唯一从事电工学科研究的专业研究所
研究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与热利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利用与并网技术、蒸发冷却技术及应用、高效电能转换与节电技术、超导与能源新材料及应用等。
成就:在多个电工技术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能源技术和电气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成立时间:1958年(由多家水利水电科研单位合并组建)
背景: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
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成就:在水利水电领域取得了众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知名企业品牌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公牛(BULL)
产品领域:专注于以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为核心的民用电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市场地位:国内领先的电工品牌之一,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可靠性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品牌:西门子(SIEMENS)
产品领域:涵盖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包括电机、发电机、电力变流器、逆变器等产品。
市场地位: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在中国电工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品牌: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产品领域: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提供电气、自动化、数字化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市场地位:全球领先的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中国电工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正泰(CHINT)
产品领域: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交通等领域。
市场地位:中国领先的电气设备制造商之一,以其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德力西(DELIXI)
产品领域:集产业运营、品牌运营、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产品涵盖电气、能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市场地位:中国电工行业的知名品牌,以其专业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罗格朗(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品牌:TCL-罗格朗
产品领域:专注于建筑电气电工及信息网络产品和系统的全球专业制造商。
市场地位:中国开关插座领导品牌,世界知名电气企业。
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飞雕(Feidiao)
产品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的电力解决方案,产品涵盖墙壁开关插座等领域。
市场地位:国内知名的电气设备供应商,行业领导品牌之一。
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品牌:西蒙(Simon)
产品领域:专业生产Simon品牌低压电器及其附件、照明灯具等,产品涵盖楼宇控制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
市场地位:全球著名的通信布线品牌,开关插座十大品牌之一。
中国电工技术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招聘岗位
电气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电气故障,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细分方向:包括电气一次工程师、电气二次工程师、继电保护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储能电气工程师等。
电机与电器技术工程师
岗位职责:从事电机与电器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和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电力设备制造、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自动化技术、新能源领域等。
电路设计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仿真、测试和优化,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等。
连接器研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连接器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提升连接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
光器件研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从事光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推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光通信、数据中心、光纤传感等。
设备研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电气设备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电力、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
市场经理
岗位职责:负责电工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和客户拓展,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
任职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熟悉电工技术产品市场。
电工组长/电工
岗位职责:负责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应用领域:工厂、商场、企业、学校等场所。
电气试验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电气设备的试验和检测,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应用领域:电力、电子、通信等。
高级电气设计师/注册电气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复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任职要求:具备丰富的电气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持有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
就业机会
国有企业
代表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电科院等。
就业机会: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和良好的福利待遇,适合追求稳定职业发展的求职者。
民营企业
代表企业:公牛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TCL-罗格朗等。
就业机会:提供灵活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较高的薪资待遇,适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愿的求职者。
外资企业
代表企业: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
就业机会:提供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技术平台,适合希望拓展国际视野和技能的求职者。
科研院所
代表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
就业机会:提供前沿的科研环境和丰富的科研资源,适合希望从事科研工作的求职者。
新能源企业
代表企业: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等企业。
就业机会: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办方
        	主办方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