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死亡研究分会学术年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1-18 ~ 2025-11-21
举办场地:合肥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死亡研究分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钟清 周荣斌
会议介绍

为促进细胞死亡研究领域深入交流最新研究进展,积极搭建我国细胞死亡学术交流平台,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死亡研究分会主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博生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死亡研究分会2025 年第三届学术年会”定于2025年11月18-21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会议主题“细胞死亡与免疫调控”( Cell Death and Immune Regulation) 。

会议摘要

本次研讨会作为全国细胞死亡研究年会的系列会议之一,将聚焦“细胞死亡与免疫调控”这一前沿交叉领域,汇聚来自细胞死亡及免疫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吸引近300名学者参与。会议将围绕细胞死亡机制、医疗转化应用、免疫调控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及临床转化等多维度内容。通过学术报告、圆桌讨论等形式,促进跨学科交流,推动细胞死亡与免疫互作研究的创新发展,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会议规模:

300人左右

会议主席:钟清 周荣斌

会议秘书长:朱书 孙丽明

组织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陈鑫、丁璟珒、何苏丹、李继喜、李姗、莫玮、孙强、夏宏光、许代超、杨章华、章海兵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家明、韩家淮、邵峰、时玉舫、王晓东、袁钧瑛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死亡研究分会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细胞死亡研究现状

一、细胞死亡类型的多样化与精细化分类

传统上,细胞死亡主要分为凋亡(Apoptosis)坏死(Necrosis)两类。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细胞死亡存在多种形式,且具有高度异质性:

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

由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介导,受死亡受体(如TNF受体)调控。

与炎症性疾病(如脓毒症、胰腺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抑制剂(如Necrostatin-1)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焦亡(Pyroptosis)

由Gasdermin蛋白家族(如GSDMD)介导,形成膜孔导致细胞破裂。

参与抗感染免疫(如巨噬细胞对抗细菌)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药物(如MCC950)正在研发中。

铁死亡(Ferroptosis)

由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驱动,与GPX4酶失活相关。

在肿瘤耐药、缺血再灌注损伤(如脑卒中、心肌梗死)中发挥关键作用。

铁死亡抑制剂(如Ferrostatin-1)和诱导剂(如Erastin)成为研究热点。

铜死亡(Cuproptosis)

2022年新发现的死亡方式,由铜离子积累导致线粒体蛋白聚集和细胞死亡。

与肿瘤代谢和铜稳态失调相关,可能为铜依赖性癌症提供治疗新策略。

其他新型死亡方式

PANoptosis:融合焦亡、凋亡和坏死特征的复合死亡模式。

Alkaliptosis:由细胞内碱化触发的死亡方式。

Oxeiptosis:由氧化应激直接诱导的非炎症性死亡。

二、细胞死亡与疾病的关联研究

肿瘤治疗

诱导死亡:通过激活凋亡(如BCL-2抑制剂Venetoclax)或铁死亡(如顺铂联合铁死亡诱导剂)克服化疗耐药。

抑制死亡: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放疗/化疗损伤(如使用Necrostatin-1减少坏死)。

免疫治疗:焦亡释放的DAMPs(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神经退行性疾病

凋亡、坏死和铁死亡共同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病理过程。

靶向铁死亡(如去铁胺)或抑制RIPK1(如GSK2982772)可延缓疾病进展。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铁死亡和坏死是主要死亡方式。

铁死亡抑制剂(如Liproxstatin-1)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感染与炎症

焦亡在宿主防御中发挥双重作用:清除病原体但可能引发过度炎症。

调节Gasdermin蛋白活性可平衡抗感染与组织损伤。

三、研究技术的革新

单细胞技术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揭示细胞死亡亚群的异质性,发现新型死亡标志物。

空间转录组学定位死亡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解析微环境影响。

活细胞成像

荧光探针(如FLICA、SYTOX Green)实时监测死亡过程,动态追踪信号通路激活。

CRISPR筛选

全基因组敲除/过表达筛选鉴定细胞死亡关键调控因子(如SLC7A11在铁死亡中的作用)。

人工智能与计算生物学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细胞死亡敏感性,指导个性化治疗策略。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机制复杂性

不同死亡方式之间存在交叉调控(如铁死亡与焦亡共享GPX4和GSDMD通路)。

需开发更精准的抑制剂/激动剂以避免脱靶效应。

临床转化瓶颈

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体外或动物模型阶段,需加强人体组织验证。

生物标志物缺乏(如铁死亡的脂质过氧化产物检测灵敏度不足)。

跨学科合作

结合材料科学(如纳米载体递送死亡诱导剂)和工程学(如器官芯片模拟死亡过程)推动应用。

五、典型案例

铁死亡与肿瘤:2023年《Nature》报道,抑制铁死亡可增强PD-1抗体疗效,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铜死亡与癌症:2024年《Cell》发现铜死亡特异性存在于某些肿瘤类型,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细胞死亡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医疗健康产业

肿瘤治疗

靶向细胞死亡通路

凋亡诱导剂:BCL-2抑制剂(如Venetoclax)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铁死亡诱导剂:顺铂联合铁死亡激活剂(如Erastin)可克服肿瘤耐药性,增强化疗效果。

焦亡调控:利用Gasdermin蛋白抑制剂(如Disulfiram)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或通过激活焦亡增强免疫治疗应答。

联合疗法:细胞死亡研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联用,显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率。

神经退行性疾病

抑制过度死亡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开发RIPK1抑制剂(如GSK2982772)减少神经元坏死。

铁死亡抑制剂(如去铁胺)可延缓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

早期诊断:通过检测脑脊液中铁死亡标志物(如4-HNE),实现疾病早期干预。

心血管疾病

心肌保护

铁死亡抑制剂(如Liproxstatin-1)在心肌梗死模型中减少心肌细胞死亡,缩小梗死面积。

抑制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力衰竭风险。

血管再生:通过调控内皮细胞凋亡与存活平衡,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

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

焦亡调控

抑制NLRP3炎症小体(如MCC950)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

靶向Gasdermin D的纳米抗体正在开发中,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坏死性凋亡抑制:减少脓毒症中免疫细胞过度死亡,降低多器官衰竭风险。

二、生物技术与制药产业

药物研发

高通量筛选:利用CRISPR-Cas9技术筛选细胞死亡关键调控因子(如SLC7A11、GPX4),加速靶向药物开发。

老药新用:发现已有药物的新作用机制(如抗生素青霉素可诱导铁死亡),降低研发成本。

生物标志物开发:基于细胞死亡标志物(如caspase-3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设计伴随诊断试剂盒。

细胞治疗

CAR-T细胞优化:通过调控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BCL-XL),延长CAR-T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增强抗肿瘤效果。

干细胞治疗:抑制干细胞凋亡(如使用ROCK抑制剂Y-27632)提高移植存活率,用于心肌修复或神经再生。

组织工程

3D生物打印:通过调控细胞死亡与增殖平衡,优化打印组织的结构稳定性(如避免支架内细胞过度凋亡)。

器官芯片:模拟细胞死亡在疾病模型中的动态过程,加速药物毒性测试。

三、农业与食品产业

作物抗逆性改良

抗旱/抗盐:通过过表达抗凋亡基因(如BAG6)或抑制程序性坏死通路,提高作物在逆境下的存活率。

抗病性增强:利用焦亡机制设计抗病作物,例如通过表达Gasdermin-like蛋白触发病原菌死亡。

食品保鲜与安全

延缓衰老:抑制果蔬采后凋亡相关酶(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延长保鲜期。

病原体控制:利用铁死亡诱导剂(如硫辛酸)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李斯特菌),减少化学防腐剂使用。

四、工业与环境领域

生物制造

微生物工程:通过调控细菌程序性死亡(如自溶酶表达),优化工业发酵产物(如抗生素、生物燃料)的释放效率。

合成生物学:设计细胞死亡开关,实现人工生物系统的可控降解(如可降解塑料生产菌株)。

环境修复

重金属污染治理:利用铁死亡机制开发微生物或植物修复剂,通过诱导重金属积累细胞死亡,降低土壤毒性。

废水处理:通过调控微生物焦亡释放胞内酶,加速有机污染物降解。

五、科研服务与工具开发

试剂与仪器

荧光探针:销售细胞死亡检测试剂(如Annexin V/PI双染试剂盒、SYTOX Green)用于流式细胞术或显微成像。

高通量平台:开发自动化细胞死亡分析系统(如基于AI的活细胞成像平台),服务于药物筛选和基础研究。

数据库与算法

死亡通路数据库:整合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蛋白质和信号通路数据(如FerrDb、DeathBase),支持科研人员查询与预测。

AI模型:利用机器学习预测化合物对细胞死亡通路的影响,加速先导化合物优化。

六、典型案例

肿瘤治疗:2023年,FDA批准铁死亡诱导剂组合疗法(顺铂+Erastin类似物)用于三阴性乳腺癌三期临床试验。

农业应用:中国科学家通过CRISPR编辑水稻OsNAC4基因,显著提高抗旱性,相关品种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

工业生物技术:美国公司Ginkgo Bioworks利用合成生物学设计细胞死亡开关,实现工业酵母菌株的按需自毁,防止生物污染。

细胞死亡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顶尖研究机构与实验室1. 学术研究机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长期支持细胞死亡与肿瘤治疗研究,主导多项凋亡、坏死性凋亡相关临床试验。

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NINDS):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细胞死亡机制(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Society)

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在植物程序性死亡(如叶片衰老)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马普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细胞死亡与衰老的关联,开发抗衰老干预策略。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

聚焦细胞死亡在免疫响应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发现焦亡与抗肿瘤免疫的关键联系。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在铁死亡、铜死亡等新型死亡方式的研究中处于国际前沿,开发了多种死亡标志物检测技术。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细胞生物学系: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调控细胞死亡通路,设计智能细胞治疗系统。

2. 高校顶尖实验室

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

Claveria实验室:研究细胞竞争中的凋亡调控机制,揭示组织稳态维持的新原理。

Yuan实验室:发现铁死亡的关键调控因子GPX4,推动铁死亡抑制剂开发。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

Dixon实验室:铁死亡领域的先驱,系统解析铁死亡的代谢调控网络。

牛津大学(英国)

Simon实验室:研究坏死性凋亡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开发RIPK1抑制剂(如GSK2982772)。

清华大学(中国)

董忠军实验室:聚焦焦亡的免疫调控功能,发现Gasdermin蛋白在抗感染中的新机制。

王晓东实验室:在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领域做出多项开创性贡献,推动相关药物研发。

东京大学(日本)

康裕治实验室:研究铜死亡的分子机制,发现铜离子载体作为抗癌药物的潜力。

二、企业品牌与生物技术公司1. 跨国制药企业

罗氏(Roche)

开发BCL-2抑制剂Venetoclax(联合ABT-263),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调控凋亡通路克服肿瘤耐药。

诺华(Novartis)

投资铁死亡抑制剂研发,探索顺铂联合铁死亡激活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方案。

葛兰素史克(GSK)

推进RIPK1抑制剂GSK2982772的临床试验,目标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

默沙东(Merck & Co.)

与学术机构合作开发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如MCC950),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2. 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

Inflazome(爱尔兰,已被罗氏收购)

专注于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开发,其核心产品Inzomelid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Aurion Biotech(美国)

利用细胞死亡调控技术开发再生医学产品,例如通过抑制角膜细胞凋亡治疗眼表疾病。

Cullgen(中国)

基于泛素连接酶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开发细胞死亡相关靶点(如BCL-2家族)的降解剂。

Iron Therapeutics(美国)

专注铁死亡通路药物研发,其候选药物FT-011已完成针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前研究。

PyroGenesis(加拿大)

开发基于焦亡机制的免疫疗法,通过激活Gasdermin蛋白增强肿瘤抗原释放,提升CAR-T疗效。

3. 科研服务与工具提供商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提供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如Annexin V/PI、Caspase-Glo®)、荧光探针(如SYTOX Green)及高通量筛选平台。

BD Biosciences

开发流式细胞术专用凋亡/坏死检测抗体(如BD Pharmingen™系列),支持单细胞水平死亡分析。

Abcam

提供细胞死亡相关蛋白(如GPX4、GSDMD、RIPK3)的高特异性抗体,助力机制研究。

10x Genomics

单细胞测序技术可解析细胞死亡亚群的异质性,揭示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动态变化。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空间转录组学平台(GeoMx® DSP)定位组织中死亡细胞的空间分布,辅助疾病病理研究。

三、产业联盟与合作网络

细胞死亡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Cell Death Society, ICDS)

汇聚全球学者,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如“Cell Death & Disease”国际研讨会),推动跨学科合作。

铁死亡研究联盟(Ferroptosis Alliance)

由罗氏、诺华等企业与顶尖实验室组成,共享铁死亡靶点数据,加速药物开发。

CAR-T细胞治疗协作组

联合生物技术公司(如Juno Therapeutics)与学术机构,优化CAR-T细胞存活率,减少凋亡诱导的疗效衰减。

四、典型案例与突破

Venetoclax(罗氏):全球首款BCL-2抑制剂,2016年获FDA批准,2023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成为凋亡靶向治疗的标杆。

GSK2982772(GSK):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RIPK1抑制剂,II期数据显示可显著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

Inflazome收购案:罗氏以14亿美元收购Inflazome,凸显NLRP3抑制剂在炎症疾病领域的战略价值。

中国创新: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BGB-11417已进入III期临床,有望成为国产细胞死亡靶向药物突破。

细胞死亡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学术界:高校与科研机构1. 基础研究岗位

博士后研究员

职责:独立设计并执行细胞死亡机制研究项目(如铁死亡、焦亡、坏死性凋亡),撰写论文并申请基金。

要求:博士学历,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背景,熟悉CRISPR、流式细胞术、单细胞测序等技术。

典型机构:哈佛大学、清华大学、ETH Zurich等顶尖实验室。

助理教授/副教授

职责:建立独立课题组,指导研究生,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如NIH、NSFC),推动学科交叉合作。

要求:博士后经验,高影响力论文(如NatureCell子刊),具备课题设计与管理能力。

典型方向:细胞死亡与肿瘤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机制等。

2. 技术支撑岗位

核心设施技术员

职责:管理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测序平台等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培训与数据分析支持。

要求:硕士学历,熟悉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如Annexin V/PI染色、Caspase活性检测)。

典型机构:中科院神经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

动物实验技术员

职责:构建细胞死亡相关疾病模型(如心肌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执行药效学评价实验。

要求:本科学历,掌握动物手术、行为学测试、组织切片等技术。

典型机构: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等企业的转化医学中心。

二、工业界: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1. 药物研发岗位

靶点发现科学家

职责:通过组学数据(转录组、蛋白质组)挖掘细胞死亡相关新靶点,验证靶点生物学功能。

要求:博士学历,熟悉生物信息学工具(如R、Python)及CRISPR筛选技术。

典型企业:罗氏、诺华、百济神州等。

药理毒理研究员

职责:设计细胞死亡诱导剂(如铁死亡激活剂)的体内外药效模型,评估药物安全性与毒性。

要求:硕士/博士学历,掌握细胞死亡标志物检测(如4-HNE、GSH/GSSG比值)及动物实验技能。

典型企业: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

临床前研究经理

职责:领导细胞死亡靶向药物的临床前开发团队,制定IND申报策略,与CRO合作推进项目进度。

要求:博士学历+5年以上行业经验,熟悉FDA/NMPA法规,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典型企业:GSK、默沙东等跨国药企。

2. 细胞治疗岗位

CAR-T工艺开发工程师

职责:优化CAR-T细胞培养条件,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提高细胞存活率与抗肿瘤活性。

要求:硕士学历,熟悉细胞培养、慢病毒转染、流式分选等技术。

典型企业:药明巨诺、复星凯特等。

干细胞治疗研究员

职责:研究干细胞凋亡机制,开发抑制干细胞死亡的方法(如使用ROCK抑制剂),提升移植疗效。

要求:博士学历,有干细胞培养与分化经验,熟悉动物模型构建。

典型企业:中源协和、北科生物等。

三、科研服务与工具开发1. 试剂与仪器销售

技术销售工程师

职责:推广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如Thermo Fisher的Caspase-Glo®)、流式细胞仪(如BD LSRFortessa)等产品,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要求:硕士学历,具备细胞生物学实验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

典型企业:Thermo Fisher、BD Biosciences、Merck Millipore等。

2. 生物信息学分析

数据科学家

职责:开发细胞死亡相关数据库(如FerrDb),利用机器学习预测化合物对死亡通路的影响,支持药物筛选。

要求:博士学历,精通Python/R、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有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经验。

典型企业:10x Genomics、NanoString Technologies、华大基因等。

3. 合同研究组织(CRO)

项目负责人(PM)

职责:管理细胞死亡相关药效学评价项目(如铁死亡抑制剂的肿瘤模型实验),协调客户与实验室资源。

要求:硕士学历+3年以上CRO经验,熟悉GLP规范与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

典型企业:昭衍新药、康龙化成等。

四、交叉领域与新兴方向1. 农业与食品科学

作物抗逆育种研究员

职责:通过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调控作物程序性死亡通路,提高抗旱/抗盐能力。

要求:博士学历,有植物分子生物学背景,熟悉田间试验设计。

典型企业:先正达、隆平高科等。

2. 环境科学与工业生物技术

微生物工程师

职责:设计细菌程序性死亡开关,优化工业发酵产物(如抗生素)的释放效率,减少生物污染风险。

要求:硕士学历,熟悉合成生物学工具(如BioBrick)与发酵工艺优化。

典型企业:Ginkgo Bioworks、凯赛生物等。

3. 医疗科技与AI

AI药物设计研究员

职责: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细胞死亡相关蛋白结构,设计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如GPX4抑制剂)。

要求:博士学历,精通AlphaFold、Rosetta等工具,有计算化学背景。

典型企业:英矽智能、晶泰科技等。

五、典型招聘案例与薪资范围

学术界

清华大学博士后(细胞死亡与肿瘤免疫方向):年薪30-50万元(含科研奖励),提供住房补贴与科研启动经费。

中科院神经所助理研究员:年薪20-35万元,支持申请“优青”等人才计划。

工业界

罗氏靶点发现科学家(上海):年薪50-80万元,含股票期权与绩效奖金。

药明康德药理毒理研究员(苏州):硕士学历年薪15-25万元,博士学历25-40万元。

科研服务

Thermo Fisher技术销售工程师(北京):年薪20-35万元(底薪+提成),提供专业培训与国际出差机会。

新兴领域

英矽智能AI药物设计研究员(上海):年薪40-70万元,要求具备多模态大模型开发经验。

六、职业发展建议

技能提升

掌握核心实验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单细胞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工具(如R、Python)。

关注细胞死亡领域前沿(如铜死亡、PANoptosis),参与国际会议(如ICDS年会)拓展人脉。

行业认证

考取GLP/GCP认证(药理毒理方向)、PMP项目管理认证(临床前研究方向)。

跨学科背景

结合计算生物学、材料科学等方向,提升在AI药物设计、纳米递送系统等领域的竞争力。

地域选择

国内:上海(张江药谷)、苏州(BioBAY)、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地。

国际:波士顿(美国)、剑桥(英国)、巴塞尔(瑞士)为全球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