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热带作物领域前沿知识共享与思想交流碰撞,激发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活力,2025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定于9月23至26日在贵州贵阳召开。年会将通过特邀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墙报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热忱欢迎全国从事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研究生参加大会。
主题
协同创新 推动热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主要内容
本次大会聚焦“协同创新 推动热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深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发展,特邀国内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和学者作报告,共同探讨推动热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年会还开设农产品加工与储藏、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低碳农业与绿色植保等7个专题论坛,并以墙报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
|
专题论坛 |
承办机构 |
|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
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 |
|
低碳农业与绿色植保 |
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 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 |
|
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坚果专业委员会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专业委员会 |
|
组学与生物育种 |
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 |
|
贵州山地热带作物高质量发展 |
贵州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贵州热带作物学会 |
|
青年科学家论坛 |
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热带作物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重点领域
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针对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作物的抗逆性(如抗寒、抗旱、抗病)、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精准改良。例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培育出抗白粉病的香蕉新品种。
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国家级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天然橡胶、椰子、油棕等特色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材料。例如,海南儋州国家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超3万份。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QTL定位和关联分析,挖掘与产量、抗病性相关的关键基因,加速育种进程。例如,木薯高淀粉含量基因的定位研究已取得突破。
高效栽培与生态农业
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施肥和采收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例如,天然橡胶机械化采胶技术已在海南、云南主产区应用。
间作套种模式:研究热带作物与粮食作物(如橡胶-大豆、椰子-花生)的间作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生态循环农业:探索热带作物废弃物(如橡胶木屑、椰壳)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产业。
病虫害绿色防控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防治橡胶蚧虫)、微生物制剂(如木霉菌防治香蕉枯萎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抗病品种选育:通过基因编辑或传统育种手段培育抗病品种,如抗TR4(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香蕉品种。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病虫害实时监测网络,提高防控效率。
资源高值化利用
天然橡胶深加工:开发高性能轮胎橡胶、医用橡胶等高端产品,提升附加值。
热带水果加工技术:研究芒果、菠萝等水果的保鲜、干燥和精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
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从热带作物中提取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和药品。
二、主要研究成果
品种创新:培育出“热研7-33-97”天然橡胶新品种、“华南5号”木薯等高产优质品种,显著提升单产和品质。
技术突破:天然橡胶机械化采胶技术、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等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
产业支撑:热带作物产业技术体系覆盖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10余种作物,年新增经济效益超百亿元。
国际合作:与东南亚、非洲等热带地区国家开展联合育种和技术培训,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
基础研究薄弱:热带作物基因组学、功能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滞后于主粮作物,制约育种效率。
产业同质化:部分热带水果(如芒果、荔枝)存在品种单一、采收期集中问题,导致市场波动。
技术推广不足: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完善,高效栽培和病虫害防控技术落地率低。
气候变化压力:极端天气(如台风、干旱)频发,对热带作物生产构成威胁。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
强化基础研究:加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前沿技术研究投入,建立热带作物“基因-表型”数据库。
推动智能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化种植管理、产品溯源和市场预测。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热带作物观光农业、科普教育等新业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热带农业科技治理,共建“一带一路”热带作物联合实验室。
全国热带作物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种植产业
经济作物生产: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抗病品种(如抗枯萎病香蕉、高淀粉木薯),直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生态种植模式:推广间作套种(如橡胶-大豆、椰子-花生)和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精准农业: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光照等参数,结合智能灌溉和施肥系统,实现热带作物(如火龙果、荔枝)的精准管理。
农产品加工
初加工升级:研发热带水果(芒果、菠萝)的低温干燥、真空冷冻保鲜技术,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
深加工创新:从木薯中提取淀粉用于生物降解材料生产,从咖啡豆中提取绿原酸开发功能性食品,提升附加值。
二、工业领域:驱动材料与能源革命
天然橡胶产业
高端制造:高性能轮胎橡胶、医用乳胶(如手术手套、导管)的研发,满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需求。
绿色替代:开发天然橡胶基生物降解塑料,减少传统石油基塑料污染。
生物质能源
燃料生产:利用油棕、椰子等作物的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或通过气化技术将橡胶木屑转化为合成气(Syngas)。
碳捕获材料:从热带作物废弃物(如椰壳)中制备活性炭,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和储能装置。
新材料开发
纳米纤维:从香蕉茎秆中提取纤维素纳米纤维,用于增强复合材料(如汽车轻量化部件)。
生物基塑料: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包装膜,替代传统塑料。
三、医药健康领域:挖掘生物活性成分
药物研发
抗癌物质:从热带植物(如喜树)中提取喜树碱,用于制备抗癌药物伊立替康。
抗炎成分:研究芒果叶中的芒果苷,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天然药物。
功能性食品
超级食物:将诺丽果、巴西莓等热带作物加工为抗氧化饮品或保健品,满足健康消费需求。
膳食补充剂:从木薯叶中提取蛋白质和维生素,开发贫困地区营养强化食品。
传统医学现代化
南药开发: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槟榔、益智等海南特色中药的药效机制,推动标准化生产。
四、环保与生态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修复
重金属吸附:利用超积累植物(如热带蜈蚣草)修复镉、砷污染农田,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增强修复效率。
盐碱地改良:筛选耐盐碱热带作物(如海滨木槿)用于沿海滩涂生态修复。
废水处理
植物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种植水葫芦、浮萍等热带水生植物,吸收氮磷污染物。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利用木薯根际微生物降解有机农药残留。
碳汇经济
红树林保护:研究红树林(如秋茄、白骨壤)的碳封存能力,开发蓝碳交易项目。
橡胶林碳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间作模式提升橡胶林碳汇功能,参与碳交易市场。
五、新兴科技领域:跨界融合创新
合成生物学
代谢通路重构:在酵母中重构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实现微生物发酵生产橡胶,摆脱对植物种植的依赖。
香料合成:通过基因编辑酵母生产热带香料(如香草醛、肉桂醛),替代传统农业提取。
数字农业
区块链溯源: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种植、加工和物流信息,保障食品安全。
AI病虫害诊断: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系统,实时监测橡胶树白粉病、香蕉枯萎病等病害。
空间农业
密闭生态系统:研究在太空舱中种植热带作物(如生菜、草莓)的技术,为长期载人航天提供食物保障。
六、文化与旅游领域:拓展产业价值链
农业观光
主题公园:建设热带作物科普园(如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展示咖啡、可可等作物的种植与加工过程。
研学旅行:开发“橡胶林生态徒步”“香蕉采摘体验”等旅游产品,促进农旅融合。
非遗传承
传统工艺:结合黎族织锦技艺,利用天然橡胶乳胶开发环保染料,推动非遗现代化。
饮食文化:挖掘热带作物(如椰子、菠萝蜜)在地方菜系中的应用,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全国热带作物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家级科研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CATAS)
定位:农业农村部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涵盖天然橡胶、椰子、油棕、木薯、香蕉等热带作物全产业链研究。
核心成果:
培育“热研7-33-97”天然橡胶新品种、“华南5号”木薯等高产抗病品种。
开发天然橡胶机械化采胶技术、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
建立国家级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超3万份。
分支机构:橡胶研究所、椰子研究所、香料饮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
定位:专注于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控及资源利用研究。
核心成果:
香蕉抗TR4(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品种选育。
木薯高淀粉含量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中国科学院热带生物资源研究所
定位:聚焦热带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推动生物技术、生态修复等领域创新。
核心成果:
从热带植物中提取抗癌、抗炎活性成分(如喜树碱、芒果苷)。
开发基于热带作物的生物降解材料。
二、地方性科研机构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
定位: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研究芒果、荔枝、火龙果等热带水果栽培技术。
核心成果:
推广芒果花期调控技术,实现错峰上市。
开发荔枝保鲜剂,延长货架期至30天以上。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定位:针对云南热区生态特点,研究橡胶、咖啡、澳洲坚果等作物高效栽培模式。
核心成果:
橡胶-大豆间作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30%。
咖啡发酵工艺优化,提升风味品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定位:聚焦芒果、龙眼、剑麻等作物,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核心成果:
芒果溃疡病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0%。
剑麻纤维改性技术,拓展其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
三、高校科研力量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定位: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开展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
核心成果:
橡胶树全基因组测序,揭示抗逆性分子机制。
开发基于纳米材料的香蕉保鲜膜。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农业研究院
定位:聚焦热带作物生态种植与资源高值化利用。
核心成果:
木薯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研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荔枝采后生理调控技术,降低腐烂率至5%以下。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定位:服务云南“绿色食品牌”战略,研究咖啡、橡胶、中药材等作物。
核心成果:
咖啡豆发酵菌种筛选,提升咖啡醇厚度。
橡胶林碳汇计量方法,参与国际碳交易项目。
四、行业龙头企业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全球最大天然橡胶种植、加工和贸易企业之一。
核心业务:
拥有橡胶种植园超300万亩,年产能100万吨。
开发高端轮胎橡胶、医用乳胶产品,供应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品牌。
中粮集团海南分公司(可可、咖啡业务)
定位:整合可可、咖啡等热带作物全产业链,打造“中粮可可”“中粮咖啡”品牌。
核心业务:
可可豆加工能力达5万吨/年,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云南小粒咖啡精深加工,开发冷萃咖啡、挂耳包等新品。
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木薯业务)
定位:国内最大木薯淀粉生产企业,延伸至生物燃料领域。
核心业务:
木薯淀粉年产能150万吨,供应纸浆、食品等行业。
投资建设木薯乙醇项目,年产生物燃料50万吨。
正大集团(热带水果业务)
定位: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推动芒果、香蕉标准化生产。
核心业务:
在海南、云南布局10万亩芒果基地,采用区块链溯源技术。
开发芒果汁、冻干芒果片等深加工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
五、新兴科技企业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热带水果供应链服务商,通过数字化提升产业效率。
核心业务:
搭建“三无退货”服务体系,覆盖全国5000家门店。
投资建设海南芒果智能分选中心,日处理能力200吨。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成生物学领域)
定位: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热带作物代谢途径。
核心业务:
在酵母中重构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实现微生物发酵生产。
开发基于木薯淀粉的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替代石油基塑料。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
定位:提供热带作物病虫害智能诊断与防控解决方案。
核心业务:
开发“农信互联”平台,集成AI病虫害识别、农资电商等功能。
在海南推广橡胶树白粉病无人机防治服务,作业效率提升5倍。
全国热带作物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职责1. 科研与技术研发类
岗位示例:
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员(橡胶、木薯、香蕉等作物抗病/高产/优质品种选育)
病虫害防控技术专家(香蕉枯萎病、橡胶树白粉病等生物防治技术研发)
栽培技术工程师(芒果避雨栽培、咖啡密植矮化等高效模式设计)
生物技术研究员(合成生物学重构天然橡胶合成途径、木薯淀粉改性)
技能要求:
植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背景,熟悉CRISPR、基因编辑等技术;
具备田间试验设计、数据分析能力(如R语言、SPSS);
英语读写能力(需跟踪国际前沿文献)。
2. 生产与种植管理类
岗位示例:
种植基地经理(负责橡胶林、芒果园等规模化种植管理)
农业技术员(指导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技术)
采后处理工程师(设计芒果催熟工艺、咖啡发酵流程)
技能要求:
农业工程、农学等专业,熟悉热带作物生长周期与农艺措施;
掌握GIS、遥感技术(用于精准农业管理);
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如协调农户、监督施工进度)。
3. 加工与产品开发类
岗位示例:
食品研发工程师(开发木薯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芒果汁浓缩工艺)
质量控制专员(检测天然橡胶门尼粘度、咖啡豆水分含量)
生产主管(优化橡胶加工厂硫化工艺、咖啡烘焙曲线)
技能要求:
食品科学、化学工程等专业,熟悉HACCP、ISO22000等体系;
掌握实验室仪器操作(如气相色谱仪、质谱仪);
具备跨部门协作能力(如与销售、采购部门对接需求)。
4. 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类
岗位示例:
热带水果采购经理(对接海南、云南种植基地,把控芒果、荔枝品质)
国际贸易专员(负责天然橡胶、可可豆出口报关、单证制作)
品牌运营经理(策划“中粮咖啡”“正大芒果”等品牌推广活动)
技能要求: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熟悉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
掌握外语(英语/东南亚语言优先);
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如使用Tableau制作销售数据看板)。
5. 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类
岗位示例:
农业政策研究员(分析热带作物补贴政策、碳交易机制影响)
农业金融顾问(设计橡胶树保险、芒果价格指数保险产品)
可持续发展专员(评估种植园生态足迹、推动ESG合规)
技能要求:
公共政策、经济学等专业,熟悉农业补贴法规(如《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
掌握政策建模工具(如Stata、Python);
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如与国际组织合作项目)。
二、行业分布与典型企业1. 科研机构与高校
招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
岗位特点:以博士后、科研助理为主,注重学术成果(如SCI论文、专利),适合有继续深造意愿者。
案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2024年招聘“橡胶树抗逆基因挖掘”博士后,年薪30万+科研启动经费。
2. 农业龙头企业
招聘单位: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中粮集团海南分公司、正大集团等。
岗位特点: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注重实践经验(如田间管理、工厂运营)。
案例: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2024年校招“种植技术管培生”,要求农学专业,提供轮岗培训+晋升通道。
3. 生物科技公司
招聘单位:上海凯赛生物、深圳百果园、北京大北农等。
岗位特点:聚焦合成生物学、数字农业等前沿领域,需求复合型人才(如生物+计算机背景)。
案例:上海凯赛生物2024年招聘“木薯淀粉基材料研发工程师”,要求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交叉背景。
4. 政府与行业协会
招聘单位: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办公室、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等。
岗位特点:以政策研究、项目管理为主,适合公共管理、社会学专业毕业生。
案例:海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招聘“热带作物产业规划专员”,要求硕士学历+2年相关工作经验。
三、地域集中与就业优势
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下,天然橡胶、芒果、椰子等产业集聚,提供大量科研、种植、加工岗位。
云南:咖啡、橡胶、澳洲坚果主产区,适合国际合作项目(如中老铁路带动跨境贸易)。
广西:木薯、剑麻产业基地,需求生物燃料、纤维材料领域人才。
广东:深圳、广州生物科技公司集中,适合合成生物学、数字农业岗位。
四、技能提升与职业路径
短期技能:
考取农业技术员、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参加“热带作物高效栽培”“跨境电商运营”等线上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
长期发展:
科研方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需主持国家级课题);
企业方向:技术员→生产主管→区域经理(需积累行业资源);
跨界方向:农业金融顾问→政策研究员(需补充经济学、公共管理知识)。
五、行业趋势与就业前景
政策驱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制度完善,带动科研与种植岗位需求。
技术融合:合成生物学重构天然橡胶合成途径、AI病虫害识别系统开发,催生新兴岗位。
消费升级:精品咖啡、零添加芒果汁等高端产品需求增长,推动市场营销与研发岗位扩容。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