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配电网规模持续扩大,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系统复杂性和运行风险同步将显著增加。近年来,因极端天气、设备老化、用户侧故障等因素引发的配电事故频发,对民生保障、工业生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智能处置和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提升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的要求,持续推动配电故障处置技术革新与安全管理能力升级,进一步提升配电网故障快速处理水平,保障供电、用电安全稳定运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定于2025年7月23日-2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2025年配电故障处理和供电安全技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宁夏电机工程学会、国网宁夏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湖南理工学院、《供用电》期刊等协办。会议主题为“AI赋能、安全高效”。
会议主要内容
1.配电网故障快速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2.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3.配电故障快速处置相关新技术和新装备及应用
4.有源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
5.分布式电源电气故障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6.人工智能(AI)在配电故障预测与检测中的应用
7.配电公共安全方面
7.1电气火灾故障检测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7.2人身触电安全防护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8.新能源并网系统典型故障案例
9.一二次融合开关检测中(包含真型试验、专项检测以及抽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10.配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配电故障处理和供电安全技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配电故障处理和供电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一、配电故障处理技术现状
故障定位与诊断技术
传统方法:基于阻抗法、行波法的故障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但受线路参数、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因素影响,定位精度受限。
智能算法:深度学习、支持向量机等AI算法被用于故障特征提取与分类,结合多源数据(如SCADA、PMU、智能电表)实现高精度故障定位。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可处理故障波形图像,提升定位速度。
分布式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实现线路状态实时监测,结合边缘计算实现故障快速感知与隔离。
故障隔离与恢复技术
自动化开关设备:智能断路器、重合闸装置与分布式电源(DG)协同,实现故障区域快速隔离与非故障区域供电恢复。
网络重构技术:基于图论和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的配电网重构,可最小化停电范围并优化负荷分配。
微电网与自愈技术:微电网通过“孤岛运行”模式保障关键负荷供电,结合储能系统实现故障后的自恢复。
分布式电源接入挑战
光伏、风电等间歇性电源的接入改变了故障电流特征,传统保护装置易误动或拒动。研究方向包括:
开发适应高渗透率DG的保护策略(如方向性保护、差动保护);
利用DG的快速响应能力构建主动配电网故障处理框架。
二、供电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
概率性评估:基于蒙特卡洛模拟、马尔可夫链等方法,量化设备故障、负荷波动等风险因素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实时预警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如历史故障数据、气象信息)与机器学习模型,实现故障风险动态预测。例如,LSTM网络可处理时序数据,提前识别设备劣化趋势。
设备状态监测与运维
在线监测技术:红外测温、局部放电检测、油色谱分析等技术用于变压器、电缆等关键设备状态评估。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配电设备的虚拟模型,结合实时数据实现故障模拟与运维决策优化。
无人机巡检:利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实现线路缺陷自动化识别。
网络安全防护
攻击面扩大: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终端等设备的互联互通增加了网络攻击风险(如数据篡改、设备劫持)。
防护技术:
加密通信协议(如IEC 62351)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实现设备身份认证与操作溯源;
零信任架构(ZTA)构建动态安全防护体系。
三、关键研究方向与挑战
多能互补与协同控制
配电网需与交通、燃气等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例如,电动汽车(V2G)技术可作为灵活资源参与故障恢复。
极端天气应对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需研究台风、洪水等灾害下的配电网韧性提升技术,如地下电缆布局优化、移动式储能装置部署。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不同厂商设备协议不兼容、数据格式不统一制约技术推广。需推动IEC 61850等国际标准落地,构建开放生态。
经济性与可扩展性平衡
高级量测体系(AMI)、5G通信等新技术成本较高,需探索低成本解决方案(如LPWAN通信技术)以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
四、典型案例
新加坡“智能电网2030”计划: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故障定位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
中国杭州“城市大脑”配电系统:结合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配电网风险预警与自愈体系,供电可靠性达99.999%。
欧洲“H2020”项目:研发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平台,提升配电网灵活性与安全性。
配电故障处理和供电安全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能源行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支撑
传统电网升级
应用场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AI故障诊断系统,实现配电网状态实时感知与自愈。例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故障传播路径,优化开关设备动作策略,减少停电时间。
价值:提升供电可靠性(如从99.9%提升至99.999%),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
可再生能源并网
应用场景:风电、光伏集中式/分布式电站通过配电网故障处理技术实现“即插即用”。例如,开发适应高渗透率DG的保护装置,解决反向电流导致的保护误动问题。
价值: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储能系统集成
应用场景: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设备与配电网协同,通过故障快速隔离技术保障储能安全运行。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储能设备与电网的信任交互,防止恶意攻击。
价值:增强电网调峰能力,提升系统韧性。
二、交通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保障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应用场景:充电桩集群通过配电故障处理技术实现过载保护、短路隔离。例如,结合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在故障时动态调整充电功率,避免局部电网崩溃。
价值:支撑充电桩大规模部署,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应用场景:地铁、高铁采用差动保护、光纤测温等技术,实时监测接触网、变压器状态。例如,通过AI算法预测电缆绝缘老化,提前更换隐患设备。
价值:保障运营安全,减少因停电导致的延误损失。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应用场景:交通灯、电子警察等设备通过不间断电源(UPS)与配电自愈技术结合,确保故障时关键系统持续运行。
价值:提升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事故率。
三、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与高耗能产业的核心需求
连续性生产行业
应用场景:钢铁、化工等企业部署双电源切换装置、分布式发电系统,结合配电故障隔离技术实现“零停电”生产。例如,通过5G+边缘计算实时监测电机温度,预防设备故障。
价值:避免因停电导致的原料浪费、设备损坏,年节约成本可达千万级。
数据中心与半导体制造
应用场景:采用N+1冗余配电架构、柴油发电机+UPS组合,结合AI预测性维护技术,确保电力供应“9个9”可靠性(99.9999999%)。
价值:支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保障芯片制造等高精度工艺需求。
矿山与石油开采
应用场景:地下矿井通过防爆型智能断路器、本质安全电路设计,结合故障定位技术快速恢复供电。例如,利用无人机巡检排查露天矿场线路缺陷。
价值:降低井下作业风险,提升开采效率。
四、城市管理:智慧城市与民生保障的底层支撑
智慧楼宇与社区
应用场景: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集成配电安全技术,实现用电负荷动态调控。例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老旧小区线路过载,自动触发限流策略。
价值: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预防电气火灾。
医疗与教育机构
应用场景:医院手术室、学校实验室等关键场所配置应急电源车、EPS(应急电源装置),结合配电自愈技术保障持续供电。
价值:维护公共安全,避免因停电引发的医疗事故或教学中断。
应急管理与灾害救援
应用场景:地震、洪水等灾害后,利用移动式储能装置、无人机快速恢复临时供电。例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通过微电网技术为避难所提供电力。
价值:缩短灾后重建周期,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五、新兴领域: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综合能源服务
应用场景:能源企业通过配电安全技术整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资源,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社区微电网实现用户侧能源自给自足。
价值:拓展电力市场边界,创造新增值服务。
农业现代化
应用场景:智能温室通过配电故障处理技术保障灌溉、温控系统稳定运行。例如,利用物联网监测农田线路漏电,预防火灾。
价值:推动精准农业发展,减少因停电导致的作物损失。
军事与国防
应用场景:野外基地采用抗干扰配电系统、移动式核电源,结合加密通信技术保障电力安全。
价值:提升战略物资保障能力,应对复杂电磁环境。
配电故障处理和供电安全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
定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电力科研机构,聚焦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并网、设备状态监测等技术。
成果:开发了配电系统故障预测模型、分布式能源管理平台,与美国能源部合作推动电网韧性提升项目。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
定位:欧洲最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其能源技术研究所(ISE)专注配电网数字化与网络安全。
成果:研发了基于区块链的配电网交易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透明化结算。
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定位:日本核心科研机构,在智能电网、灾害应急供电领域领先。
成果:开发了地震后配电网快速恢复技术,应用于福岛核事故灾后重建。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定位:全球顶尖工科院校,其电力系统实验室(PSL)聚焦微电网与自愈控制。
成果: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配电网自愈架构,被欧盟“H2020”项目采纳。
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
定位:全球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组织,发布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保护装置测试等指南。
影响:其技术报告(如CIGRE TB 559)成为行业设计规范依据。
二、国际企业品牌
西门子(Siemens)
技术方向:配电自动化、数字孪生、AI故障诊断。
产品:Spectrum Power™配电管理系统、Sicam PAS自动化终端,支持故障自愈与负荷优化。
案例:为德国柏林配电网部署智能传感器,实现故障定位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2秒。
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技术方向:微电网控制、能源管理软件、网络安全。
产品:EcoStruxure™配电架构,集成AI预测性维护与边缘计算。
案例:为新加坡“智能电网2030”计划提供设备,供电可靠性达99.999%。
ABB
技术方向:高压直流输电(HVDC)、柔性交流输电(FACTS)、机器人巡检。
产品:RelayTest™保护装置测试系统、无人机巡检解决方案。
案例:为中国特高压配电网提供差动保护技术,减少故障停电范围。
通用电气(GE)
技术方向: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系统集成、数据分析。
产品:Grid Solutions™配电自动化平台,支持光伏/风电大规模接入。
案例:为美国加州配电网部署储能系统,平抑新能源波动。
伊顿(Eaton)
技术方向:不间断电源(UPS)、数据中心供电安全、电气火灾防护。
产品:93PM UPS系列,具备AI电池健康监测功能。
案例:为亚马逊AWS数据中心提供供电安全解决方案,保障“9个9”可靠性。
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CEPRI)
定位:国家电网直属科研机构,主导配电自动化、新能源并网标准制定。
成果:研发了“主动配电网故障自愈系统”,在杭州、苏州等城市试点应用。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SGSRI)
定位:南方电网技术支撑单位,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网建设。
成果:开发了基于5G的配电物联网平台,实现故障毫秒级隔离。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定位:国内电力系统领域顶尖学府,在配电网韧性评估、微电网控制领域领先。
成果:提出了“弹性配电网”理论,被纳入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定位:在智能配电终端、电力电子变压器等领域成果突出。
成果:研发了具有自愈功能的固态断路器,响应速度达微秒级。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定位:国家电网高端技术研发平台,专注特高压配电、量子加密通信。
成果:实现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配电通信中的应用,提升数据安全性。
四、国内企业品牌
国家电网公司
技术方向:特高压配电、泛在电力物联网、需求响应。
产品: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支持千万级终端接入。
案例:在雄安新区建设“零碳配电网”,集成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控制。
南方电网公司
技术方向:数字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灾害应急供电。
产品:“南网在线”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实现用户侧能源管理。
案例:在海南建设自贸港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达国际先进水平。
许继集团
技术方向: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流配电、氢能储能。
产品:DPU-800系列智能终端,支持IEC 61850标准通信。
案例: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提供核心设备,实现风光储协同运行。
平高集团
技术方向:高压开关设备、智能运维机器人、环保气体绝缘。
产品:ZW32-12型智能断路器,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案例:为青海光伏电站提供环保型GIS设备,降低碳排放。
南瑞集团(国电南瑞)
技术方向: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交易、网络安全防护。
产品:OPEN5200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等保2.0三级认证。
案例:为江苏电网构建“双碳”监测平台,实时追踪碳排放数据。
配电故障处理和供电安全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职责1. 技术研发类
配电自动化工程师
职责:设计配电终端(如FTU、DTU)的硬件/软件,开发故障自愈算法,优化配电主站系统。
技能:熟悉IEC 61850、DNP3等通信协议,掌握C/C++、Python编程,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
典型企业:国家电网南瑞集团、西门子、施耐德电气。
电力电子工程师
职责:研发柔性直流配电设备(如换流器)、固态断路器,解决新能源并网时的电能质量问题。
技能:精通PWM控制、SiC/GaN器件应用,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
典型企业:ABB、阳光电源、特变电工。
AI/大数据分析师
职责:构建配电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利用机器学习优化负荷调度,开发能源管理平台。
技能:掌握TensorFlow/PyTorch框架,熟悉SQL、Hadoop数据处理,具备电力行业数据标注经验。
典型企业:通用电气、阿里云能源团队、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2. 工程设计与实施类
配电系统规划工程师
职责:设计配电网拓扑结构,评估分布式能源接入影响,制定韧性提升方案。
技能:熟练使用DIgSILENT、PSSE等仿真软件,熟悉N-1安全准则,具备GIS空间分析能力。
典型企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各省电力设计院。
智能电网项目经理
职责:统筹配电自动化项目交付,协调设备采购、施工调试、验收培训全流程。
技能:持有PMP证书,熟悉电力工程招投标流程,具备跨部门协作能力。
典型企业:平高集团、许继电气、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3. 运维与安全类
配电运维工程师
职责:监控配电设备运行状态,执行定期巡检与故障抢修,管理带电作业安全。
技能:持有高压电工证,熟悉红外测温、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掌握无人机/机器人巡检操作。
典型企业:国家电网各地市公司、南方电网供电局。
网络安全工程师
职责:防护配电通信网络免受攻击,制定等保2.0合规方案,应对APT攻击应急响应。
技能:熟悉工业控制系统安全(ICS/SCADA),掌握Wireshark、Nmap工具,持有CISP证书。
典型企业: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启明星辰、绿盟科技。
4. 标准与监管类
电力标准研究员
职责:参与国际/国内配电技术标准制定(如IEC 60255系列),分析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技能:英语流利,具备技术文档撰写能力,熟悉CIGRE、IEEE标准体系。
典型机构: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安全监管专员
职责: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开展反窃电检查,组织供电安全应急演练。
技能:熟悉《电力法》《安全生产法》,具备现场执法与纠纷调解能力。
典型单位: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各地经信局。
二、技能与资质要求
基础技能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短路计算)
配电设备原理(变压器、断路器、环网柜)
自动化控制理论(PID、模糊控制)
进阶技能
数字孪生技术(配电设备3D建模与仿真)
区块链应用(分布式能源交易结算)
量子加密通信(配电数据安全传输)
资质证书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供配电)
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
CISSP注册信息系统安全专家
三、职业发展路径
技术专家路线
初级工程师 → 高级工程师 → 首席技术官(CTO)
示例:从配电终端开发工程师晋升为智能电网架构师,主导国家级示范项目。
管理路线
技术员 → 项目经理 → 部门总监 → 公司高管
示例:从配电运维班长成长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与电网建设。
跨界发展路线
电力+AI:转向能源大数据分析师,服务于新能源投资决策
电力+金融:进入碳交易市场,开发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产品
四、典型企业招聘动态
国家电网
校招:重点招聘电气工程、计算机专业硕士,提供“电网调度运行”“配电自动化研发”等岗位。
社招:面向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配电项目经理、网络安全专家,年薪可达30-50万元。
西门子
全球管培生项目:包含配电数字化解决方案、能源管理软件等轮岗机会,要求英语/德语流利。
本土化招聘:在苏州、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招聘智能传感器算法工程师,提供股权激励。
施耐德电气
“绿色能源创客计划”:与高校合作培养微电网控制人才,优秀学员可直通EcoStruxure™团队。
女性科技人才专项:为女性工程师提供配电网络安全、能源管理软件等岗位,配套导师制度。
五、行业趋势与就业前景
新兴领域机会
虚拟电厂(VPP):需要配电聚合运营、需求响应算法开发人才。
车网互动(V2G):招聘充电桩与电网协同控制工程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冲击。
区域市场差异
一线城市:聚焦智能电网总部研发、标准制定,如北京中国电科院、上海ABB中国研究院。
新一线城市:承接配电设备制造、区域运维中心,如南京南瑞集团、杭州许继电气。
县域市场:需求侧响应、综合能源服务岗位激增,适合扎根基层的运维技术员。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