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创街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兹定于2025年9月5日~7日在上海市召开“首届科创街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科创街区的中国实践与理论”。现面向国内外学界、业界及相关机构公开征集会议论文,诚邀各界同仁积极参与!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创新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协办。
参会嘉宾(部分)
1.方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原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2.穆荣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科研管理》主编
3.李光,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4.柳卸林,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二级长聘教授,《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主编
5.蔡莉,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
6.李垣,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7.胡志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8.魏江,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
9.吴建南,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
10.李廉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监事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校长
11.陈凯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长聘体系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12.温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
13.胡洁,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副主席、上海市闵行区知联会会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4.邓智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上海科学学研究会理事
15.李胜会,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副主任
16.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7.杜宝贵,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科技部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政策战略研究基地(培育)主任,辽宁省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18.朱春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机关事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19.陈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20.张晓军,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创业与企业港院长
21.梅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科处处长,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22.郭俊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工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副主任、特约研究员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科创街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科创街区与城市研究现状
一、概念内涵与理论演进
定义与特征
科创街区(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strict)通常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集聚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等要素,并融合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城市空间单元。其核心特征包括:
高密度创新网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知识溢出效应;
混合功能开发:打破传统产业园区单一功能,强调职住平衡与24小时活力;
开放共享空间:通过公共实验室、共享办公、科技广场等设计促进交流;
智慧化基础设施:5G、物联网等技术支撑高效创新生态。
理论溯源
研究多基于创新地理学(如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三螺旋理论(大学-产业-政府互动)及场景理论(城市空间对创新行为的塑造),强调空间载体对创新效率的赋能作用。
二、发展动因与驱动机制
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空间需求从“标准化厂房”转向“柔性创新场景”,推动传统园区向街区化转型。
城市竞争与人才吸引
全球城市通过打造科创街区提升创新能级,吸引高端人才(如“硅巷”模式对纽约的复兴作用)。
政策导向与规划转型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创街区成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如上海“张江科学城”、深圳“南山科技园”等政策实践。
三、空间特征与规划策略
空间形态研究
尺度:从单体建筑到街区级、城区级,强调多层次网络化布局;
布局:线性走廊(如波士顿128公路)、核心辐射(如伦敦科技城)、多中心网络(如东京筑波科学城)等模式;
密度:高容积率与低密度绿地的平衡,如新加坡“垂直创新园区”。
功能混合与活力营造
通过“15分钟生活圈”设计,实现科研、生活、娱乐的无缝衔接;
案例:赫尔辛基“Maria 01”创业社区整合咖啡馆、健身房、路演厅等空间。
交通与可达性
强调步行友好、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衔接,减少通勤成本(如伦敦“科技里程”计划)。
四、治理模式与政策创新
多元主体协同
政府、企业、高校、社区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案例: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通过“三方理事会”协调利益相关者。
政策工具创新
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人才公寓等传统政策;
新型工具:创新券、数据开放平台、科技金融支持(如硅谷银行模式)。
评估体系构建
从单一经济指标(如专利数量)转向综合指标(创新生态、社会包容性、环境可持续性)。
五、实践案例与比较研究
国际标杆
美国硅谷:以自由市场为主导,形成“风险投资+大学+企业”生态;
英国剑桥科技园:依托大学知识溢出,强调产学研深度合作;
以色列特拉维夫:通过“创业国家”战略,打造全球初创企业密度最高区域。
中国实践
北京中关村:从电子市场到全球创新高地,政策驱动与市场活力结合;
上海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老工业区转型,探索“大学-社区-产业”融合模式;
深圳南山科技园: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形成“硬件+软件+服务”全链条创新。
六、挑战与未来方向
现存挑战
空间同质化:部分街区过度追求“网红化”,忽视创新功能内核;
社会公平问题:高房价导致人才流失,创新收益分配不均;
治理碎片化:跨部门协调困难,政策落地效率低。
未来趋势
数字化赋能:通过元宇宙、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创新空间管理;
低碳化转型:结合“双碳”目标,打造绿色创新街区;
全球化网络:加强跨国创新合作,构建“全球创新街区联盟”。
科创街区与城市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创新生态核心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应用场景:科创街区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开放平台及算法交易市场,支持AI企业训练模型、验证技术。
案例:上海张江科学城集聚商汤科技、寒武纪等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岛”实现芯片-算法-应用全链条协同。
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
应用场景:街区内配置GMP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等共享设施,降低初创企业研发成本;结合医疗资源打造“医研产”闭环。
案例:波士顿长木医学区整合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与生物技术公司,形成全球顶尖生命科学集群。
新能源与新材料
应用场景:通过街区内的中试基地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转化,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网络。
案例:深圳光明科学城聚焦先进材料研发,建设“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
二、制造业:推动智能化与柔性化转型
智能制造
应用场景:科创街区作为“工厂+实验室”混合空间,支持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案例:德国慕尼黑“工业4.0创新区”内,西门子、宝马等企业与初创公司合作开发智能生产线。
高端装备
应用场景:街区提供精密加工、测试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
案例:成都科学城集聚核能装备、航空航天企业,通过“科创通”平台对接高校科研成果。
三、文创与数字内容产业:激发跨界融合活力
游戏与元宇宙
应用场景:街区整合动作捕捉实验室、3D渲染农场等设施,支持游戏开发、虚拟人制作等创新业态。
案例:杭州“中国数智新文旅创新中心”以宋城演艺为依托,探索“文旅+元宇宙”场景。
影视与传媒科技
应用场景:通过8K超高清制作基地、AI编剧工具等基础设施,推动内容生产模式变革。
案例:青岛东方影都打造“影视工业化生产体系”,吸引《流浪地球》等科幻大片入驻。
四、金融服务业: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风险投资与创业孵化
应用场景:科创街区吸引天使基金、加速器机构,形成“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上市辅导”全链条服务。
案例: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汇聚YC中国、创新工场等机构,年均孵化企业超千家。
金融科技
应用场景:街区内设立监管沙盒,支持区块链、数字货币等前沿技术试点应用。
案例:新加坡“纬壹科技城”内的启汇城(LaunchPad)聚焦金融科技创业,与央行合作测试跨境支付系统。
五、城市服务与基础设施:重塑空间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管理
应用场景:通过街区内的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交通、能耗、环境数据,优化城市运行效率。
案例:上海杨浦滨江科创带部署5G+AI摄像头,实现垃圾分类、占道经营自动识别。
低碳能源系统
应用场景:街区集成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氢能站等设施,构建微电网示范项目。
案例:哥本哈根“北欧智慧城市实验室”测试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技术,降低碳排放30%。
六、教育与研究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
新型研发机构
应用场景:高校在街区内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缩短成果转化周期。
案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南山科技园设立“未来人居研究院”,聚焦智能建造技术研发。
终身学习平台
应用场景:街区内开设技术培训中心、在线教育平台,满足产业人才持续升级需求。
案例:深圳“腾讯众创空间”提供AI、云计算课程,年培训开发者超10万人次。
七、农业与食品科技:探索都市型创新路径
垂直农业与精准种植
应用场景:街区内建设植物工厂、无人机植保实验室,推动农业工业化生产。
案例:新加坡“Sky Greens”垂直农场在科创街区试点,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农田的10倍。
食品科技与替代蛋白
应用场景:通过细胞培养肉、植物基蛋白研发中心,引领食品产业变革。
案例:以色列“The Kitchen FoodTech Hub”孵化多家细胞肉初创企业,获淡马锡等机构投资。
八、交通与物流:重构移动性服务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应用场景:街区内设置开放测试道路、车路协同设施,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
案例:美国亚利桑那州“Waymo测试区”模拟城市复杂路况,验证L4级自动驾驶安全性。
无人机配送网络
应用场景:街区屋顶建设无人机起降站,构建“最后一公里”物流体系。
案例:深圳坪山科创街区试点美团无人机配送,3公里范围内订单平均12分钟送达。
科创街区与城市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学术研究机构:理论构建与政策咨询1. 国际顶尖研究机构
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Media Lab)
研究方向:聚焦科技、城市与社会的交互,提出“未来城市实验室”概念,研究智慧交通、可穿戴设备等场景。
案例:与新加坡合作建设“未来城市实验室”,探索垂直农业与能源自给。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
研究方向:创新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分析科创街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案例:研究伦敦科技城(Tech City)的崛起路径,提出“政策杠杆+市场驱动”双轮模式。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城市规划系
研究方向:高密度城市创新空间设计,提出“15分钟科创圈”理论,强调职住平衡与公共空间活力。
案例:参与阿姆斯特丹“Startup Delta”计划,优化初创企业空间布局。
2. 中国领先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研究方向:科创街区空间形态与功能混合,发布《中国科创街区发展白皮书》,提出“三螺旋+场景理论”分析框架。
案例:主导北京中关村科学城规划,设计“创新雨林”生态模型。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研究方向:产城融合与智慧城市,开发“科创街区评估体系”,涵盖创新密度、社会包容性等12项指标。
案例:参与上海杨浦滨江科创带更新,提出“历史工业遗产+数字孪生”改造方案。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研究方向: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发展,发布《全球科创中心竞争力报告》,对比硅谷、深圳等模式差异。
案例:为雄安新区科创街区提供政策设计,建议“分阶段引入头部企业+孵化器”策略。
二、企业实践品牌:空间运营与技术赋能1. 国际科技企业与运营商
谷歌(Google)
品牌案例:伦敦国王十字校区(King’s Cross Campus)
特点:整合办公、公寓、零售空间,通过“Google Campus”孵化器支持初创企业,形成“科技+文化”地标。
数据:校区内企业年均融资额超5亿美元,专利申请量占伦敦10%。
WeWork(现WW Ventures)
品牌案例:纽约“WeGrow”教育空间
特点:将共享办公理念延伸至科创教育,提供编程、设计等课程,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
影响:推动“科创街区+终身学习”模式普及。
Sidewalk Labs(Alphabet旗下城市创新公司)
品牌案例:多伦多“Quayside智慧社区”
特点:通过传感器网络优化能源使用、交通流量,虽项目终止,但提出“模块化城市”设计理念。
遗产:其开源数据平台被波士顿、新加坡等城市借鉴。
2. 中国头部企业与平台
腾讯(Tencent)
品牌案例:深圳“腾讯众创空间”
特点:结合微信生态提供技术工具、流量支持,孵化AI、企业服务等领域初创企业。
数据:全国布局40个空间,入驻团队融资总额超200亿元。
阿里巴巴(Alibaba)
品牌案例:杭州“云栖小镇”
特点:以云计算为核心,集聚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机构,形成“数据+算法+硬件”产业链。
影响:推动浙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48%。
万科(Vanke)
品牌案例:上海“万创生命科学园”
特点: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定制GMP厂房、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服务。
案例:入驻企业药明康德实现年产值翻倍。
三、国际组织与咨询机构:标准制定与趋势洞察1. 国际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报告:《创新城市:政策与治理指南》
内容:提出科创街区需平衡“竞争性与包容性”,建议通过税收优惠吸引中小企业。
应用:被欧盟“创新城市计划”采纳,覆盖30个成员国。
世界银行(World Bank)
项目:“全球创新街区支持计划”
目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如帮助内罗毕建设“科技枢纽”,整合移动支付、农业科技企业。
2. 咨询公司与智库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报告:《科创街区:城市增长的新引擎》
结论:到2030年,全球科创街区将贡献15%的城市GDP增长,核心驱动力是“知识溢出效应”。
仲量联行(JLL)
服务:科创街区选址评估模型
指标:涵盖人才密度、科研投入、交通可达性等20项参数,为亚马逊、特斯拉等企业提供选址建议。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
研究:《美国科创街区复兴路径》
建议:通过“联邦实验室私有化”释放国有科研资源,如将NASA技术授权给街区企业。
四、行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从“空间提供商”到“生态构建者”:企业角色转变,如谷歌通过“Sidewalk Labs”直接参与城市规划。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街区运行,优化资源配置(如新加坡“虚拟新加坡”平台)。
全球化网络化布局:跨国企业通过“总部+区域创新中心”模式,如西门子在慕尼黑、北京、班加罗尔同步建设科创街区。
科创街区与城市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技能需求1. 科技研发与创新类
人工智能工程师
职责:开发科创街区智能管理系统(如能耗监测、人流预测)。
技能:Python/TensorFlow、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优化。
案例:深圳“腾讯云智能”团队为科创街区设计AI安防系统,降低犯罪率30%。
物联网(IoT)解决方案架构师
职责:构建街区设备互联网络(如智能路灯、垃圾分类传感器)。
技能:嵌入式系统开发、LoRa/NB-IoT协议、边缘计算。
案例:杭州“云栖小镇”通过IoT平台实现能源消耗动态调控,年节电15%。
生物医药研发科学家
职责:在生命科学类科创街区(如上海“万创生命科学园”)开发新药或医疗设备。
技能:分子生物学、CRISPR技术、GMP规范。
数据:该领域初级研究员年薪中位数达25-35万元(一线城市)。
2. 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类
城市创新规划师
职责:设计科创街区功能布局(如产住比、公共空间占比)。
技能:GIS空间分析、SWOT模型、利益相关者协调。
案例:同济大学团队为雄安新区规划“15分钟科创圈”,缩短通勤时间40%。
可持续建筑设计师
职责:打造零碳科创街区(如新加坡“Quayside”项目)。
技能:LEED认证、BIM建模、光伏一体化设计。
趋势:全球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年增速达12%,相关岗位需求激增。
交通流分析师
职责:优化街区微循环(如共享单车停放点、自动驾驶接驳路线)。
技能:AnyLogic仿真软件、Python交通建模、多模式联运规划。
案例:北京中关村通过动态交通管制,减少早高峰拥堵25%。
3. 产业运营与社区服务类
科创街区运营经理
职责:整合企业、政府、资本资源,举办创新赛事、路演等活动。
技能:活动策划、BD谈判、数据分析(如企业存活率跟踪)。
案例:深圳“南山科技金融城”运营团队年促成融资超50亿元。
智慧社区管家
职责:管理科创人才公寓,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如健身预约、快递代收)。
技能:CRM系统操作、多语言服务、应急事件处理。
数据:该岗位在长三角地区需求年增长达35%。
科技政策研究员
职责:解读政府创新补贴、税收优惠,协助企业申请资金。
技能:政策文本分析、财务建模、政府关系维护。
案例:上海“张江科学城”政策团队帮助企业年均获补1.2亿元。
4. 数字化营销与品牌传播类
科创品牌策划师
职责:打造街区IP(如“硅谷精神”“深圳速度”),吸引全球人才。
技能:品牌故事构建、社交媒体运营、跨界资源整合。
案例:杭州“梦想小镇”通过短视频营销,年接待考察团超200批次。
元宇宙空间设计师
职责:构建虚拟科创街区(如数字孪生展厅、NFT艺术空间)。
技能:Unity/Unreal引擎、3D建模、区块链技术。
趋势:全球元宇宙相关岗位2023年招聘量同比增长210%。
二、行业分布与典型企业1. 科技企业集群
头部企业:华为、阿里、腾讯(需AI、IoT、云计算人才)。
初创企业:商汤科技、寒武纪(专注芯片、算法研发)。
数据:深圳科创街区企业平均薪资比传统行业高40%。
2. 城市开发与运营商
国企:万科、保利(需城市规划、产业运营人才)。
外企:铁狮门(Tishman Speyer)、凯德集团(需国际化视野、资本运作能力)。
案例:万科“万创生命科学园”提供“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岗位。
3. 政府与公共机构
部门:科技局、城建局、投资促进局(需政策研究、项目管理人才)。
平台: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自贸区运营中心(需跨部门协调能力)。
福利:部分岗位提供落户加分、人才公寓等政策支持。
4. 咨询与智库机构
国际机构:麦肯锡、仲量联行(需战略分析、数据建模人才)。
本土机构:长城战略咨询、清科研究中心(需行业研究、报告撰写能力)。
薪资:资深咨询顾问年薪可达50-80万元。
三、就业趋势与机会洞察
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
例如“城市规划+数据分析”岗位,需同时掌握GIS与Python技能,薪资溢价达30%。
新兴领域岗位爆发:
元宇宙空间设计师、碳中和规划师等岗位2023年招聘量同比增长超200%。
区域分化明显:
一线城市(京沪深)聚焦硬科技研发,二线城市(杭州、成都)侧重应用场景创新。
灵活就业模式普及:
科创街区催生“项目制”工作,如短期技术顾问、活动策划 freelancer,时薪可达500-1000元。
四、求职建议
技能组合:
科技岗:编程(Python/Java)+ 行业知识(如生物医药、新能源)。
规划岗:GIS软件 + 政策解读能力。
运营岗:数据分析(Excel/SQL) + 活动策划经验。
实习路径:
优先选择科创街区内的企业或运营商实习,积累项目案例。
参与政府主导的创新赛事(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拓展人脉。
证书加持:
科技类:PMP项目管理认证、AWS云计算认证。
规划类:注册城乡规划师、LEED绿色建筑认证。

 主办方
        	主办方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