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届信息与智能国际会议ICAI2025电子材料特色人才培养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9-26 ~ 2025-09-29
举办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 导航
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信息与智能技术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立足学校电子信息的办学特色,创办了国际化品牌学术会议——信息与智能国际会议(ICAI),聚焦信息与智能技术中的学术前沿、人才培养、创新融合、引才聚智开展交流。第二届信息与智能国际会议ICAI2025将于2025年9月26日至29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期间(9月2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共同承办“电子材料特色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旨在围绕电子材料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体系构建、课程与教材建设、培养模式探索、拔尖类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开展交流,推动电子材料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交叉发展。

会议主题

包含但不限于:电子材料学科建设,电子材料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电子材料教材与专著建设,电子材料人才培养模式,师昌绪班等拔尖人才培养及电子材料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信息与智能国际会议ICAI2025电子材料特色人才培养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信息与智能电子材料研究现状

一、核心研究方向与进展

低功耗与高集成度材料

二维材料: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如MoS₂)等因其原子级厚度和优异电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超薄晶体管、柔性电子器件。例如,基于MoS₂的场效应晶体管已实现亚10纳米制程,功耗显著降低。

拓扑绝缘体:利用表面态导电特性,开发低能耗自旋电子器件,为量子计算和低功耗逻辑电路提供新路径。

铁电材料:新型铁电材料(如HfO₂基铁电体)突破传统尺寸效应限制,实现纳米级非易失性存储,推动存算一体架构发展。

高速与高频材料

氮化镓(GaN)与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和SiC在5G/6G通信、电动汽车充电桩中实现高频、高功率应用,效率较传统硅基器件提升3-5倍。

光子晶体与超材料:通过人工结构设计实现光频段负折射、完美透镜等特性,推动光通信器件(如光调制器、激光器)的小型化与集成化。

智能感知与响应材料

压电/热电材料:PVDF(聚偏氟乙烯)基压电材料用于柔性传感器,实现人体运动监测;Bi₂Te₃基热电材料在废热回收和自供电传感器中展现潜力。

形状记忆合金与聚合物:NiTi合金和液晶弹性体(LCE)通过温度/光刺激实现形状可逆变化,应用于软体机器人和可重构电子器件。

自修复材料:基于动态共价键或超分子作用的聚合物(如聚氨酯-尿素)在损伤后自动修复,延长电子设备寿命。

量子信息材料

超导材料:约瑟夫森结超导量子比特(如铝基和铌基)是量子计算的主流平台,目前单量子比特保真度已达99.9%以上。

量子点与单光子源:InAs/GaAs量子点实现高纯度单光子发射,为量子通信和加密提供关键光源。

拓扑量子材料:马约拉纳费米子候选材料(如纳米线-超导体异质结)在拓扑量子计算中持续探索。

二、跨学科融合趋势

材料基因组计划(MGI)

通过高通量计算、机器学习与实验验证结合,加速新材料发现。例如,美国NIST利用MGI筛选出新型铁电材料,开发周期缩短50%以上。

柔性电子与生物电子

可穿戴设备:银纳米线(AgNW)和导电水凝胶用于柔性电极,实现心电图(ECG)、肌电(EMG)信号实时监测。

脑机接口: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等导电聚合物用于神经电极,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

能源-信息一体化材料

太阳能电池与光电探测器集成:钙钛矿材料同时实现光伏发电和光探测功能,效率突破30%。

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复合:MXene(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作为电极材料,兼顾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

三、挑战与未来方向

材料稳定性与可靠性

二维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问题、铁电材料的疲劳特性仍需解决。

解决方案:表面钝化、异质结构工程(如封装层设计)。

规模化制备与成本

石墨烯、量子点等材料的量产工艺(如化学气相沉积CVD)需进一步优化。

解决方案:卷对卷(R2R)印刷技术、溶液法加工。

跨尺度集成与系统设计

如何将纳米级材料功能与宏观器件性能匹配(如3D异质集成)。

解决方案:自组装技术、光刻-纳米压印混合工艺。

伦理与安全性

量子通信中的隐私保护、脑机接口的生物兼容性需政策与标准支撑。

四、典型应用案例

华为5G基站:采用GaN功率放大器,效率提升40%,覆盖范围扩大30%。

Neuralink脑机接口:基于PEDOT:PSS的柔性电极阵列实现猴子意念打字。

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使用AgNW透明电极的折叠屏,弯折寿命超20万次。

信息与智能电子材料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通信与信息技术产业

5G/6G通信

核心材料: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磷化铟(InP)等高频高速半导体材料。

应用场景

GaN功率放大器用于5G基站,效率较传统LDMOS提升40%,覆盖范围扩大30%;

InP基光子集成电路实现太赫兹频段通信,支持6G超高速数据传输;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采用液态金属(如镓铟合金)实现可折叠天线,适配未来终端形态。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核心材料:铁电存储器(FeRAM)、相变存储器(PCM)、光子晶体波导。

应用场景

HfO₂基铁电材料实现3D存算一体芯片,突破“存储墙”瓶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30%以上;

硅基光子材料(如硅氮化物)用于光互连模块,替代传统铜缆,提升数据中心内部带宽10倍。

二、消费电子与智能终端

柔性显示与可穿戴设备

核心材料:银纳米线(AgNW)、导电聚合物(PEDOT:PSS)、形状记忆聚合物。

应用场景

AgNW透明电极用于折叠屏手机(如三星Galaxy Z Fold),弯折寿命超20万次;

PEDOT:PSS基电子皮肤实现心率、血压实时监测,误差率<1%;

液晶弹性体(LCE)驱动的微型机器人用于智能手表表带自动调节松紧。

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

核心材料:量子点发光材料、压电超声换能器、光致变色玻璃。

应用场景

CdSe/ZnS量子点用于AR眼镜微型显示器,色域覆盖达NTSC 120%;

压电陶瓷阵列实现眼动追踪,延迟低于1ms,提升交互沉浸感;

电致变色玻璃动态调节透光率,降低VR设备功耗50%。

三、能源与环保产业

新能源技术

核心材料:钙钛矿、MXene、热电材料。

应用场景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33%,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

MXene基超级电容器实现电动汽车3分钟快速充电,能量密度达50Wh/kg;

Bi₂Te₃基热电模块回收汽车尾气废热,发电效率提升至8%。

智能电网与储能

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铁电陶瓷、磁致伸缩材料。

应用场景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用于全固态锂电池,安全性提升,循环寿命超1000次;

Pb(Zr,Ti)O₃铁电陶瓷实现电场-机械能转换,用于智能电网电压调节;

Terfenol-D磁致伸缩材料开发超精密电流传感器,精度达0.01%。

四、生物医疗与健康产业

生物电子与植入式设备

核心材料:水凝胶、有机半导体、生物可降解材料。

应用场景

PVA/LiCl水凝胶基柔性电极用于脑机接口,信噪比提升20dB;

聚(3-己基噻吩)(P3HT)有机半导体实现视网膜植入体,恢复盲人光感;

丝素蛋白基可降解传感器用于术后监测,2周后自动溶解无残留。

智能诊疗系统

核心材料:上转换纳米粒子、压电超声材料、光热材料。

应用场景

NaYF₄:Yb³⁺/Er³⁺上转换粒子用于近红外激发的肿瘤成像,穿透深度达5cm;

PMN-PT压电单晶开发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分辨率提升至100μm;

金纳米棒光热材料实现精准光热治疗,局部温度达42℃以上,杀死癌细胞。

五、先进制造与工业自动化

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

核心材料:石墨烯、压电陶瓷、磁流变流体。

应用场景

石墨烯应变传感器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灵敏度达0.1με;

PZT压电陶瓷驱动微位移平台,定位精度±0.1μm;

磁流变液开发智能减震器,响应时间<1ms,用于精密加工机床。

3D打印与增材制造

核心材料:光敏树脂、金属纳米颗粒、形状记忆合金。

应用场景

纳米银墨水打印柔性电路,分辨率达10μm;

Ti-6Al-4V合金粉末激光熔融制造航空叶片,力学性能接近锻件;

NiTi形状记忆合金4D打印支架,体温触发自动展开,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

六、航空航天与国防科技

极端环境电子器件

核心材料:金刚石半导体、碳纳米管、高温超导体。

应用场景

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工作温度达600℃,用于卫星高温部件监测;

碳纳米管互连导线电阻率降低至铜的1/10,提升航天器信号传输速度;

YBCO超导磁体开发电磁弹射系统,推力效率提升40%。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

核心材料:等离子体材料、超材料、吸波纤维。

应用场景

石墨烯/Fe₃O₄复合材料实现X波段吸波涂层,厚度仅1mm;

开口谐振环超材料(SRR)设计雷达隐身斗篷,RCS缩减20dB;

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用于发动机喷管,耐温1800℃。

七、未来产业前瞻

量子信息与计算

核心材料:铝/铌超导体、量子点、拓扑绝缘体。

应用场景

铝基约瑟夫森结量子比特实现99.9%保真度,用于构建量子计算机;

InAs/GaAs量子点开发单光子源,密钥分发速率达1Gbps;

Bi₂Se₃拓扑绝缘体探索低能耗自旋电子器件。

神经形态计算

核心材料:忆阻器、相变材料、离子凝胶。

应用场景

TaOx基忆阻器模拟人脑突触,能耗<1pJ/神经元;

Ge₂Sb₂Te₅相变材料开发光子存储器,速度达10ps;

离子凝胶电解质实现柔性神经形态芯片,可拉伸率超300%。

信息与智能电子材料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学术研究机构1.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MIT)

研究方向:二维材料(石墨烯、MoS₂)、量子点显示、神经形态计算材料(忆阻器)。

标志性成果

开发出基于二硫化钼(MoS₂)的柔性晶体管,弯折半径<1mm;

提出“离子电子学”概念,推动离子凝胶电解质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

斯坦福大学

研究方向:有机半导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物电子接口。

标志性成果

发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17%;

开发出可降解电子植入体,用于术后监测后自动溶解。

贝尔实验室(诺基亚旗下)

研究方向:光子集成电路、超导电子、太赫兹通信。

标志性成果

首次实现硅基光子调制器,速率达50Gbps;

研发出基于铌酸锂的量子纠缠光源,用于量子密钥分发。

2. 欧洲

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MPI-FKF)

研究方向:铁电材料、拓扑绝缘体、高温超导体。

标志性成果

发现Bi₂Se₃族拓扑绝缘体,推动自旋电子学发展;

开发出Pb(Zr,Ti)O₃基铁电存储器,写入速度<1ns。

英国剑桥大学

研究方向:钙钛矿光伏、柔性电子、纳米发电机。

标志性成果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效率达33.9%(世界纪录);

发明基于摩擦电效应的自供电传感器,用于可穿戴设备。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研究方向:碳纳米管互连、3D打印电子、磁流变流体。

标志性成果

碳纳米管导线电阻率降至铜的1/10;

开发出4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用于航空航天变形结构。

3. 亚洲

日本东京大学

研究方向:氧化物半导体、铁电RAM、量子点显示。

标志性成果

发明IGZO(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推动高分辨率OLED显示;

开发出基于HfO₂的铁电存储器,循环寿命超10¹²次。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

研究方向:柔性显示、透明电极、可穿戴传感器。

标志性成果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用于折叠屏手机,透光率>90%;

开发出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率超500%。

新加坡国立大学

研究方向:光子晶体、超材料、微纳机电系统(MEMS)。

标志性成果

设计出负折射率超材料,实现电磁波隐身;

开发出基于光子晶体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限达pM级。

二、全球产业领军企业1.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英特尔(Intel)

核心材料:极紫外光刻胶、高K金属栅、3D封装材料。

技术突破

推出基于钴互连的10nm工艺,电阻降低40%;

开发出EMIB 3D封装技术,实现异构集成。

台积电(TSMC)

核心材料:EUV光刻掩膜版、低k介电材料、先进封装基板。

技术突破

3nm制程采用GAA晶体管结构,性能提升15%;

CoWoS封装技术支持HPC芯片互连密度达1万/mm²。

三星电子(Samsung)

核心材料:MRAM磁性隧道结、量子点薄膜、柔性OLED基板。

技术突破

全球首款3nm GAA芯片量产,功耗降低45%;

QD-OLED电视实现100% DCI-P3色域覆盖。

2. 显示与光电

LG Display

核心材料:WOLED发光层、透明聚酰亚胺(PI)基板、微透镜阵列。

技术突破

88英寸8K OLED电视亮度达1000nit;

开发出可卷曲OLED显示屏,曲率半径<3mm。

京东方(BOE)

核心材料:氧化铟锡(ITO)替代材料、Mini LED背光模组、柔性盖板玻璃。

技术突破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用于车载显示,弯折寿命超10万次;

全球首款55英寸8K AMQLED显示样机,亮度达5000nit。

康宁(Corning)

核心材料:大猩猩玻璃、柔性玻璃(Willow Glass)、光导纤维。

技术突破

大猩猩玻璃Victus 2抗摔性能提升2倍;

Willow Glass实现0.1mm厚度柔性显示基板量产。

3. 新能源与储能

宁德时代(CATL)

核心材料: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

技术突破

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255Wh/kg,支持1000km续航;

凝聚态电池实现4C快充,10分钟补能80%。

松下(Panasonic)

核心材料:硅基负极、镍钴铝(NCA)正极、阻燃电解液。

技术突破

4680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倍,成本降低14%;

开发出耐高温电解液,支持电池工作温度达80℃。

First Solar

核心材料:碲化镉(CdTe)薄膜、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封装胶膜。

技术突破

Series 6组件效率突破22%,衰减率<0.5%/年;

开发出无铅封装胶膜,回收率超95%。

4. 生物电子与医疗

美敦力(Medtronic)

核心材料: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柔性电极、药物控释涂层。

技术突破

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仅1cc,寿命达12年;

开发出可降解镁合金支架,6个月后完全吸收。

雅培(Abbott)

核心材料:葡萄糖感应酶、微针阵列、柔性印刷电路。

技术突破

FreeStyle Libre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误差率<9%;

开发出可穿戴ECG贴片,支持AFib实时检测。

柔宇科技(Royole)

核心材料:超低温非硅制程、全柔性传感器、柔性驱动IC。

技术突破

全球首款全柔性折叠屏手机FlexPai 2弯折次数超20万次;

开发出0.01mm厚度柔性传感器,响应时间<1ms。

三、技术趋势与产业联动

材料-器件-系统协同创新

学术机构侧重基础材料探索(如二维材料、拓扑绝缘体),企业聚焦工程化应用(如台积电3D封装、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

跨学科融合加速

生物电子领域(如美敦力可降解支架)需结合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量子信息领域(如贝尔实验室量子光源)依赖物理学与电子工程交叉。

地域产业集群效应

美国:硅谷(半导体)、波士顿(生物电子);

亚洲:韩国京畿道(显示)、中国长三角(新能源)、日本九州(半导体材料)。

信息与智能电子材料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技术方向与对应岗位1.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材料

关键材料:极紫外光刻胶、高K金属栅、3D封装材料、碳纳米管互连、铁电存储材料。

典型岗位

材料研发工程师:负责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优化(如台积电3nm制程的钴互连材料开发)。

工艺整合工程师(PIE):将材料创新转化为制造工艺(如英特尔10nm工艺中高K金属栅的集成)。

失效分析工程师:通过SEM、TEM等手段分析材料失效原因(如芯片良率提升中的缺陷定位)。

设备工程师:维护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如ASML EUV光刻机的材料兼容性测试)。

2. 显示与光电材料

关键材料:量子点薄膜、柔性OLED基板、Micro LED芯片、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光致发光材料。

典型岗位

显示材料工程师:开发新型发光材料(如京东方QD-OLED的量子点合成与封装)。

柔性电子工程师:设计可折叠显示结构的材料方案(如LG Display透明聚酰亚胺基板的应力模拟)。

光学工程师:优化显示模组的光学性能(如康宁大猩猩玻璃的抗反射涂层设计)。

封装工程师:解决柔性显示的可靠性问题(如三星可卷曲OLED的水氧阻隔层开发)。

3. 新能源与储能材料

关键材料: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钠离子电池材料、氢燃料电池催化剂。

典型岗位

电芯材料开发工程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硅碳负极预锂化技术)。

电解液工程师:设计高温/快充专用电解液(如松下4680电池的阻燃添加剂配方)。

固态电池工程师: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问题(如丰田固态电池的硫化物电解质改性)。

回收技术工程师:开发电池材料闭环回收工艺(如First Solar的碲化镉薄膜回收率优化)。

4. 生物电子与医疗材料

关键材料: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柔性电极、药物控释涂层、微针阵列、神经接口材料。

典型岗位

生物材料工程师:设计可降解植入体材料(如美敦力镁合金支架的降解速率控制)。

传感器工程师:开发柔性生理信号监测器件(如雅培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酶固定化技术)。

微纳制造工程师:加工微米级生物电子结构(如柔宇科技柔性传感器的光刻工艺优化)。

临床验证工程师:推动材料从实验室到医疗产品的转化(如Neuralink脑机接口的生物相容性测试)。

5. 智能电子材料(新兴方向)

关键材料:自修复材料、形状记忆聚合物、磁流变流体、光子晶体、超材料。

典型岗位

智能材料研发工程师:开发响应环境变化的材料(如4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相变机制设计)。

光子学工程师:设计光子晶体滤波器或超材料隐身涂层(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负折射率超材料仿真)。

MEMS工程师:集成智能材料到微机电系统(如博世智能悬架的磁流变流体控制算法)。

二、企业类型与岗位分布1. 半导体与显示巨头

代表企业:英特尔、台积电、三星、LG Display、京东方、康宁。

岗位特点

研发岗:聚焦材料基础研究(如台积电材料研究实验室的EUV光刻胶开发)。

工程岗:推动材料产业化(如三星半导体厂的3D封装工艺优化)。

地域集中:中国台湾(新竹)、韩国(京畿道)、美国(俄勒冈州)、中国(长三角/珠三角)。

2. 新能源与电池企业

代表企业:宁德时代、松下、LG新能源、First Solar、比亚迪。

岗位特点

电芯研发岗:侧重材料体系创新(如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设计)。

制造工程岗:优化材料工艺参数(如松下4680电池的干电极涂布技术)。

地域集中:中国(福建/广东)、日本(大阪)、美国(密歇根)。

3. 生物电子与医疗科技公司

代表企业:美敦力、雅培、柔宇科技、Neuralink、迈瑞医疗。

岗位特点

跨学科岗:需结合材料学、生物学、医学(如美敦力可降解支架的动物实验设计)。

临床转化岗:推动材料通过FDA/CE认证(如雅培ECG贴片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

地域集中:美国(明尼苏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深圳/上海)。

4. 初创企业与科研机构

代表类型

材料科技初创公司(如开发钙钛矿光伏的Oxford PV)。

国家级实验室(如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中科院微系统所)。

岗位特点

初创公司:岗位灵活,可能涉及全流程研发(如从材料合成到器件测试)。

科研机构:侧重前沿探索(如拓扑绝缘体在自旋电子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技能需求与职业发展路径1. 核心技能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晶体结构、相变理论、缺陷化学。

表征技术:XRD、SEM、TEM、AFM、XPS、Raman光谱。

仿真工具:COMSOL(多物理场耦合)、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LAMMPS。

工程能力:DOE实验设计、SPC统计过程控制、六西格玛管理。

跨学科知识:半导体物理、电化学、生物相容性标准(如ISO 10993)。

2. 职业发展路径

技术路线

初级工程师(0-3年)→ 高级工程师(3-5年)→ 首席科学家(10年+)。

示例:从台积电工艺整合工程师成长为3nm制程项目负责人。

管理路线

技术专家 → 项目经理 → 部门总监 → CTO。

示例:从宁德时代电芯研发工程师晋升为电池系统研发总监。

跨界路线

材料工程师 → 专利律师(需法律背景)→ 技术创业。

示例:从康宁玻璃研发工程师转型为知识产权顾问。

四、行业趋势与就业前景

技术驱动岗位增长

人工智能辅助材料设计(如DeepMind的GNoME材料发现平台)将催生“AI+材料”复合型岗位。

原子级制造技术(如原子层沉积ALD)需更多精密工艺工程师。

绿色经济带动需求

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材料研发岗位激增。

欧盟《电池法案》促使企业招聘更多电池回收技术专家。

地域机会变化

中国:长三角(半导体/新能源)、珠三角(显示/生物电子)成为就业热点。

东南亚:越南(三星显示工厂)、马来西亚(英特尔封装基地)吸引制造岗人才。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