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学品是关乎粮食安全、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产品。从磷矿资源的采选到磷酸的净化,到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方法、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三废”的典型治理、综合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继续推进磷化工产业向高质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最新科研成果、装备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我单位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29 日在成都举办“2025 第十二届磷化工产业绿色智能化技术、数字化转型论坛”,届时将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资深知名专家同与会者进行系统的交流研讨。
论坛主题:高质•精细•绿色•智能
论坛主席:钟本和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
池汝安 武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湖北三峡实验室主任
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
何东升(武汉工程大学) 冯恩波(华东理工大学) 王彦飞(天津科技大学)
冯冬芹(浙江大学) 吕 莉(四川大学) 朱 静(贵州大学)
杨晓勇(贵州磷化集团) 杨 林(四川大学) 马家玉(武汉工程大学)
吴振国(四川大学) 王玉滨(四川大学) 韩桥宏(湖北大洋塑胶)
论坛秘书长:
裴小明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韩庆文 湖北三峡实验室
唐 远 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
会议主要内容
专题一: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进展及政策解读
1.十五五中国磷矿及磷化工前景规划及发展趋势;
2.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3.磷化工产业智能制造及数据融合发展趋势;
4.磷矿高效选矿、新型磷矿酸解、湿法磷酸深度净化关键技术;
5.磷矿伴生碘资源提取与回收过程强化技术;
6.磷化工和氟化工协同发展技术研究创新;
7.磷化工智能配料及生产全流程控制智能化、数字化技术;
8.磷化工老旧装备及高危险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技术;
9.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氟化氢技术研究进展;
10.中低品位磷矿石选矿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11.磷及磷矿共伴生资源精细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12.磷化学品产业链向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品、功能性精细化学品发展趋势。
专题二:高附加值和功能性精细磷化工产品研究进展与开发应用
1.中低品位磷矿及磷尾矿新型选矿创新技术研究;
2.含磷药物和中间体的绿色合成技术创新研究;
3.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的创新研究;
4.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创新研究;
5.磷系阻燃材料及阻燃聚丙烯工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6.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精细磷化工产品开发与应用;
7.高性能磷酸盐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
8.黑磷、纳米黑磷的制备及其储能应用技术创新;
9.聚磷酸铵、磷酸脲、聚磷酸等精细磷酸盐的技术创新开发;
10.高纯度及特种功能磷化工产品在尖端国防工业的应用;
11.湿电子化学品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三:磷资源、磷化工绿色高效节能技术及智能化、数字技术
1.中低品位磷矿及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2.钙、氟、硅、碘、镁等伴生资源利用技术;
3.磷石膏制硫酸工艺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4.新型高效磷肥品种技术研究开发;
5.湿法净化磷酸及黄磷精深加工开发;
6.磷复合肥造粒和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7.磷煤联产节能减碳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8.数字化系统及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
9.新型节能及连续化反应装备的应用;
10.湿法磷酸加工过程中金属离子绿色高效去除与资源化回收技术;
11.无水氟化氢生产系统中氟硅酸、氟化氢产品中砷、碘、氯脱除技术;
12.余热余压利用、过程热集成、高效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研究进展及应用;
13.磷化工全产业链绿色智智能化、数字技术应用。
专题四:磷硫钛三废及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
1.钛石膏与磷石膏固废耦合资源化利用技术;
2.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
3.高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磷资源回收与磷石膏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5.钛白副产废酸、废渣资源处理技术;
6.磷石膏道路基层材料应用技术;
7.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关键工艺技术;
8.磷石膏制绿色建材技术研究与应用;
9.磷石膏在生态修复、土壤改良、市政工程、土方平衡领域的应用;
10.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设施创新研究与应用;
11.废水中磷、氟资源的选择性高效回收利用技术。
磷化工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会议期间将举办磷化工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仪器成果展示活动,推广优秀技术、装备和成功经验。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磷化工产业绿色智能化技术、数字化转型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磷化工产业绿色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
一、绿色化技术研究进展
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磷矿选矿与共伴生资源回收:通过浮选、重选等工艺优化,提高磷矿品位(如从20%提升至30%以上),减少尾矿排放。同时,研发伴生氟、碘、稀土等资源的综合回收技术,例如从磷石膏中提取氟化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湿法磷酸净化与梯级利用:采用溶剂萃取、化学沉淀、膜分离等技术净化湿法磷酸,生产高纯度磷酸(如电子级、食品级),替代热法磷酸工艺,降低能耗30%以上。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低能耗工艺开发:推广半水-二水法磷酸生产技术,降低反应温度(从85℃降至75℃),减少蒸汽消耗;开发新型催化剂,缩短黄磷生产反应时间,降低电耗。
废气废水治理:采用湿法除尘、SCR脱硝技术处理黄磷尾气,实现硫、磷回收;通过中和沉淀、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含氟废水,达标排放率提升至95%以上。
磷石膏综合利用:突破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石膏板、路基材料等技术,全球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55%,减少堆存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建立“磷矿-磷酸-磷肥/磷酸盐-磷石膏综合利用”闭环产业链,例如云南云天化集团通过磷石膏制建材,年消纳磷石膏超300万吨。
探索磷化工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利用磷化工副产氢气生产绿氢,或从磷矿中提取锂资源,支撑锂电池产业发展。
二、智能化技术研究进展
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通过传感器、DCS系统实时采集生产数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实现磷酸萃取率提升2%-3%。
AI优化算法:利用机器学习预测设备故障(如磷炉电极断裂),提前维护减少停机时间;通过强化学习优化磷复肥配比,降低原料成本5%-10%。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
推广自动化包装、智能巡检机器人,减少人工操作风险;在黄磷电炉、磷酸储罐等高危区域部署防爆机器人,实现远程监控与应急处理。
开发磷矿开采无人驾驶技术,结合5G+北斗定位,提升开采效率与安全性。
供应链与能源管理智能化
构建磷化工供应链协同平台,整合磷矿、能源、物流数据,优化库存与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
部署智能微电网,结合光伏、余热发电与储能系统,实现园区能源自给率超30%,减少碳排放。
三、典型案例与行业趋势
国际领先实践
美国Mosaic公司:采用选择性浸出技术回收磷矿中稀土元素,同时开发低水溶性磷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以色列ICL集团:通过AI优化磷酸盐生产流程,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8%,获全球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领袖奖”。
中国突破方向
政策驱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磷化工绿色化改造,云南、贵州等主产区出台专项补贴,鼓励企业技术升级。
技术融合:如贵州磷化集团联合华为云,构建“磷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预计202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20%。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技术瓶颈
磷石膏综合利用成本仍高于天然石膏,需突破低成本改性技术;
湿法磷酸净化中有机物去除效率低,影响高端产品品质。
发展路径
技术迭代:加强纳米催化、生物酶法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工艺绿色化;
产业协同:构建磷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联盟,拓展高附加值产品链;
标准体系:完善磷化工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磷化工产业绿色智能化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绿色磷肥与精准农业
绿色磷肥生产
技术应用:通过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生产高浓度水溶肥、缓释磷肥,减少传统磷肥中重金属(如镉、铅)含量,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智能化场景:结合土壤传感器与AI算法,实现磷肥精准施用,减少过量使用导致的面源污染。例如,智能配肥站根据土壤检测数据动态调整磷肥配方,提高利用率10%-15%。
磷石膏基土壤改良剂
将磷石膏改性为钙镁磷肥或酸性土壤调理剂,中和土壤酸度,提升作物产量。智能化技术可优化改性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稳定性。
二、新能源领域:磷酸铁锂与氢能
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
资源保障:磷化工副产磷酸铁(FePO₄)是LFP前驱体的核心原料,绿色技术可提升磷酸铁纯度(≥99.5%),满足动力电池需求。
智能化生产: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控反应釜温度、pH值等参数,实现磷酸铁晶型精准控制,提升电池循环寿命。
绿氢制备与磷化工耦合
利用磷化工副产氢气(如黄磷尾气提纯)或磷矿中提取的锂资源,支撑电解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发展。智能化技术可优化氢气纯化流程,降低制氢成本。
三、电子材料领域:高纯磷酸与特种磷化物
半导体级磷酸
技术突破:通过溶剂萃取-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电子级磷酸(纯度≥8N),用于芯片清洗、蚀刻等工艺,替代进口产品。
智能化控制:AI模型预测杂质去除效率,动态调整萃取剂流量,确保产品批次稳定性。
磷化铟(InP)、磷化镓(GaP)等化合物半导体
磷化工提供高纯磷源,结合智能化单晶生长炉,实现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大尺寸、低缺陷制备,应用于5G通信、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四、环保与资源循环领域:磷污染治理与固废利用
污水除磷与磷回收
技术应用:开发磷酸盐结晶沉淀、吸附剂(如改性磷石膏)等技术,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中回收磷资源,转化为缓释磷肥或阻燃剂。
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污水磷浓度,自动调节药剂投加量,降低运行成本30%以上。
磷石膏综合利用
建材领域:磷石膏制石膏板、轻质隔墙板,替代天然石膏,减少矿山开采。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原料自动配比、成型压力动态控制,提升产品强度。
路基材料:将磷石膏与粉煤灰、钢渣等固废协同处置,生产高性能路基材料,用于高速公路、机场建设。
五、化工新材料领域:阻燃剂与催化剂
无卤阻燃剂
以磷化工产品(如聚磷酸铵、次磷酸盐)为原料,开发环保型阻燃剂,应用于塑料、纺织品、建筑保温材料等领域。智能化技术可优化阻燃剂粒径分布,提升阻燃效率。
磷基催化剂
制备磷钨酸、磷钼酸等固体酸催化剂,替代传统硫酸催化剂,用于酯化、烷基化等反应,减少废酸排放。智能化反应器可实时监测催化剂活性,实现在线再生。
六、医药与食品领域:高纯度磷化合物
医药级磷酸盐
生产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等药用辅料,用于注射液、片剂制备。绿色技术确保产品符合USP/EP药典标准,智能化生产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添加剂
制备磷酸三钙(抗结剂)、磷酸二氢钙(营养强化剂)等,满足食品安全要求。智能化包装线可实现无菌灌装,延长保质期。
七、区域经济与产业协同领域
磷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云南、贵州等磷矿主产区,构建“磷矿开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全产业链,通过智能化物流平台优化原料运输,降低碳排放。
跨行业碳交易与能源管理
利用磷化工余热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通过智能微电网向周边园区供电,参与碳交易市场,实现绿色收益。
未来趋势与挑战
技术融合:磷化工绿色智能化将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深度交叉,例如开发酶法磷矿浸出、纳米磷肥等。
政策驱动:全球碳关税、ESG投资趋势将加速技术落地,企业需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碳足迹追溯与减排认证。
循环经济深化:磷-锂-氟等资源协同回收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推动磷化工从“单一产业”向“资源平台”转型。
磷化工产业绿色智能化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与高校
美国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研究方向:磷资源回收技术、磷石膏基材料开发,重点突破磷石膏中重金属去除与建材化利用。
成果应用:与美国Mosaic公司合作开发磷矿伴生稀土回收工艺,实现商业化应用。
麻省理工学院(MIT)
研究方向:纳米催化磷矿浸出、生物酶法磷酸净化,通过仿生技术降低反应能耗。
成果应用:开发出高效磷矿浮选剂,磷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
欧洲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CT)
研究方向:磷化工废气治理(如黄磷尾气脱硫)、磷基阻燃剂绿色合成。
成果应用:为巴斯夫(BASF)提供磷石膏制建材技术,产品符合欧盟CE认证。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
研究方向:磷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构建磷肥生产数字孪生模型。
成果应用:与雅苒国际(Yara)合作实现磷肥生产线能耗降低18%。
以色列
魏茨曼科学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研究方向:磷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磷化工与农业耦合系统设计。
成果应用:开发出磷肥智能施用算法,被以色列ICL集团应用于精准农业项目。
二、国内权威研究机构与高校
中国科学院
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方向: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突破膜分离-化学沉淀耦合技术。
成果应用:为云南云天化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建成全球最大磷石膏制建材生产线。
化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磷基催化剂设计、磷化工废水资源化,开发出高效除氟吸附剂。
高校
清华大学
研究方向:磷化工碳足迹核算、智能微电网优化,构建磷化工园区能源管理系统。
成果应用:与贵州磷化集团合作实现园区绿电占比超30%。
四川大学
研究方向:磷矿选矿工艺、黄磷电炉智能化控制,开发出低品位磷矿浮选技术。
行业专属机构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贵州磷化集团,聚焦磷化工全产业链绿色化技术攻关。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组织磷化工绿色智能化技术交流与推广。
三、国际领先企业品牌
美国Mosaic Company
核心业务:全球最大磷肥生产商,专注磷矿伴生资源回收与低碳磷肥研发。
技术亮点:采用选择性浸出技术回收磷矿中稀土元素,磷回收率达98%;开发低水溶性磷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智能化实践:部署AI预测性维护系统,降低磷肥生产线停机率25%。
以色列ICL Group
核心业务:特种磷化工产品(如食品级磷酸、阻燃剂)及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技术亮点:通过AI优化磷酸盐生产流程,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8%;开发磷石膏基土壤改良剂,中和酸性土壤效果显著。
智能化实践:构建“磷化工+农业”数字平台,实现磷肥精准施用与作物生长监测。
德国BASF(巴斯夫)
核心业务:磷基阻燃剂、催化剂及化肥生产。
技术亮点:开发磷石膏制轻质隔墙板技术,产品强度提升30%;采用纳米催化技术降低磷化工废气处理成本。
智能化实践:在磷化工园区部署5G+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远程操控与能耗实时监控。
四、国内龙头企业与技术先锋
贵州磷化集团
核心业务:全球最大磷化工企业,覆盖磷矿开采、磷肥、磷酸盐及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
技术亮点:
建成全球首条磷石膏制建材百万吨级生产线;
开发磷矿伴生氟资源回收技术,年产无水氟化氢10万吨;
联合华为云构建“磷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智能化实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磷酸萃取工艺,萃取率提升2.3%。
云南云天化集团
核心业务:磷肥、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如磷酸铁锂)生产。
技术亮点:
开发半水-二水法磷酸生产技术,能耗降低15%;
建成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生产线,年消纳磷石膏300万吨;
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减少高危区域人工操作风险。
湖北兴发集团
核心业务:磷化工、硅化工及电子化学品生产。
技术亮点:
开发湿法磷酸净化生产电子级磷酸技术,产品纯度达8N;
建设磷石膏制路基材料示范工程,通过交通部认证;
部署智能微电网,实现园区能源自给率超25%。
五、新兴技术企业与跨界参与者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合作方向: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建磷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5G、云计算、AI等技术支撑。
成果应用:实现磷化工设备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优化及供应链协同。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方向:与磷化工企业联合开发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生产技术,保障电池材料供应链安全。
技术亮点:通过智能化控制提升磷酸铁晶型稳定性,电池循环寿命突破6000次。
六、行业趋势与未来合作方向
技术融合:磷化工企业将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深度交叉,例如开发磷基固态电解质、生物磷肥等。
全球化布局:国际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拓展新兴市场,国内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
标准制定: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将联合推动磷化工绿色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
磷化工产业绿色智能化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发与技术类岗位
绿色工艺研发工程师
职责:开发低能耗、低排放的磷化工生产工艺(如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
技能要求:化学工程、材料科学背景,熟悉反应工程、分离技术,具备中试放大经验。
典型企业:贵州磷化集团、云南云天化、美国Mosaic、以色列ICL。
智能化控制工程师
职责:设计磷化工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如DCS、PLC),优化工艺参数。
技能要求:自动化、控制工程背景,熟悉工业网络协议(如Modbus、Profibus)、SCADA系统开发。
典型企业:湖北兴发集团、德国BASF、西门子(工业自动化合作方)。
环保技术工程师
职责:治理磷化工废水(含氟、磷)、废气(黄磷尾气)及固废(磷石膏)。
技能要求:环境工程背景,掌握膜分离、化学沉淀、生物处理等技术,熟悉环保法规。
典型企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成员单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技术转化企业。
新能源材料研发工程师
职责:开发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电池材料,优化磷资源高值化利用路径。
技能要求:电化学、材料化学背景,熟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与表征。
典型企业: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前驱体合作方)、湖南裕能、德方纳米。
二、生产与运营类岗位
智能工厂项目经理
职责:统筹磷化工园区智能化改造项目(如5G+工业互联网部署、数字孪生建模)。
技能要求:工业工程、项目管理背景,熟悉MES、ERP系统,具备跨部门协调能力。
典型企业:华为(工业互联网合作方)、贵州磷化集团智能工厂团队。
工艺优化工程师
职责: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磷肥生产流程(如磷酸萃取率、磷石膏生成量控制)。
技能要求:化学工程与数据科学交叉背景,熟练使用Python、MATLAB进行工艺建模。
典型企业:云南云天化、美国Mosaic数据科学团队。
设备维护工程师(智能化方向)
职责:维护智能巡检机器人、预测性维护传感器等设备,保障生产线稳定运行。
技能要求:机械电子工程背景,熟悉机器人编程(如ROS)、振动分析技术。
典型企业:湖北兴发集团、ABB(工业机器人供应商)。
三、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类岗位
工业互联网架构师
职责:设计磷化工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整合设备数据、生产数据与供应链数据。
技能要求:计算机科学、物联网背景,熟悉云计算(如AWS、Azure)、边缘计算技术。
典型企业:华为、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合作方)、贵州磷化集团数字化部门。
AI算法工程师
职责:开发磷化工生产预测模型(如设备故障预测、产品质量预测)。
技能要求:人工智能、统计学背景,精通TensorFlow/PyTorch框架,具备工业场景落地经验。
典型企业:腾讯云(AI+工业合作方)、德国BASF AI实验室。
网络安全工程师
职责:保障磷化工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如工控系统防攻击、数据加密)。
技能要求:网络安全背景,熟悉工业协议安全(如Modbus TCP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典型企业:奇安信(工业网络安全合作方)、云南云天化IT部门。
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类岗位
碳管理工程师
职责:核算磷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制定减碳路径(如绿电替代、余热回收)。
技能要求:环境科学、能源管理背景,熟悉ISO 14064标准、碳交易市场机制。
典型企业:贵州磷化集团、SGS(第三方碳认证机构)。
循环经济设计师
职责:设计磷化工园区物质流模型,实现磷资源-能源-水协同利用。
技能要求:工业生态学背景,熟悉LCA(生命周期评估)、物质流分析工具。
典型企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色列ICL可持续发展团队。
ESG报告专员
职责:编制磷化工企业ESG报告,披露环境、社会与治理绩效。
技能要求:金融、环境管理背景,熟悉GRI标准、TCFD气候相关财务披露框架。
典型企业:贵州磷化集团、普华永道(ESG咨询方)。
五、跨学科与新兴领域岗位
生物磷化工工程师
职责:利用微生物或酶催化技术提取磷资源(如磷矿生物浸出、磷石膏生物修复)。
技能要求:生物工程、微生物学背景,熟悉发酵工程、代谢组学分析。
典型企业:麻省理工学院(MIT)生物技术转化企业、云南云天化生物实验室。
磷基材料科学家
职责:开发磷石膏基建材、磷基阻燃剂等新材料,拓展磷资源应用场景。
技能要求:材料科学背景,熟悉XRD、SEM等材料表征技术,具备产品中试能力。
典型企业:德国BASF新材料部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六、就业机会获取途径
龙头企业校招/社招:关注贵州磷化集团、云南云天化、湖北兴发集团等官网“人才招聘”板块,重点投递研发、技术、数字化岗位。
科研机构合作项目:参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磷化工课题,积累项目经验后留用或推荐至合作企业。
行业展会与论坛:参加“中国磷复肥工业展览会”“全球磷化工技术峰会”等,接触企业HR与技术负责人,获取内推机会。
政府扶持项目:申请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方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定向招聘计划。
七、行业趋势与技能储备建议
技术融合趋势:磷化工与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如生物磷肥、AI工艺优化)将涌现更多岗位,建议提前学习相关技能(如Python编程、生物催化技术)。
国际化需求: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具备英语能力、熟悉国际标准(如ISO、ASTM)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
终身学习:关注磷化工领域顶级期刊(如《Hydrometallu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与行业白皮书,保持技术敏感度。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